2.1基于BIM模型,可快速分析现场测量数据,自动对不同偏差情况分类判别(正常偏差/正超差/负超差),效率大增。
2.2运用现场测量数据,快速修正设计模型,提取加工图,抽取细目定额理论数据。即使在最不利的正超差情况下,通过快速设计变更响应和设计加工运输绿色通道等措施,在1天时间内可将新构件运至现场。响应速度提升3倍以上。
2.3实现了模型预拼装。对于偏差较大的情况,采用三座标测量仪测量单元控制点,自动生产实际单元板块,置入理论模型中进行现场预拼装模拟。
3. 运用三座标测量仪,对复杂构件进行精确测量,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提高效率。对于超差构件,通过测量结果直接转化为实际模型,返回至理论模型中,依据组装工艺原则,判定超差对单元成品的影响。
4. 基于BIM创建的三维模型,对外幕墙、外幕墙支撑钢结构及其他相关专业进行碰撞检查,快速发现问题,协调解决。
5. 基于BIM创建现场施工机具模型,包括钢平台、双层吊篮、施工吊机等等,进行运行分析模拟。
上海中心大厦外幕墙依然在有序的上升,远大在这个项目的BIM技术应用也始终没有停止脚步。远大的技术团队更加关注BIM管理应用,正在积极思考包括:高区现场堆料管理,单元板块破损更换指导,RFID材料实施跟踪以及加工图图档管理等方面。
5 总结与展望
上海中心外幕墙几何形状复杂:扭转、悬空、跨多层(15层之多)、板块种类众多幕墙,总结类似大型项目实施经验,以系统性思维方法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落实了高标准施工方案,并有效的实施了:
1. 实施和实现“大批量工艺”思维是超大项目顺利施工的必要前提。本项目体系选择、新材料使用、施工工艺选择方面均体现了该理念。
2. 系统方法为复杂项目避免出现“短板”,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和提高品质方面创造了条件。
2.1 “整体式单元”工艺是工厂化产物,代表建筑幕墙模块化发展趋势,为保障品质、安全提供了良好条件。
2.2 CAM制造为多样化工程板块制造提供了先进、可靠手段,值得推广于多样化、个性化幕墙项目中。
2.3 数字化设计施工工具是提高幕墙行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代表了未来发展趋势,BIM工具为建筑幕墙,通过模型可视化、模拟预策划,BLM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实现现场施工之前预先解决所有技术问题。
数字化设计、计算机数字化建模、联动测量(特别是该项目变形测量)、反馈现场测量数据,现场实施过程控制和确认等措施和流程对提高施工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降低综合成本。
3. 多专业集成设计施工是现代建筑幕墙(特别是对智能化、绿色为特征的建筑幕墙)的显著特征,幕墙作为结构载体,牵头进行设计施工整合并协调各专业,对提高综合品质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l LED 集成:关注了构建协调性、电源线和信号线的隐蔽性(美观性)、布线方便性、维护方便性等因素;
l 风力发电集成:关注了其震动对幕墙影响、对外部局部风压扰动对幕墙的影响;
l 热水管:该项目与幕墙关系极其密切,系统考虑了尺寸协调性、高温防老化、温度变形等因素;
l BMU擦窗机集成:考虑了一体化电动开启系统;
本项目中,幕墙牵头整合各专业,比较好地解决了防水、抗震,降低振动噪音,并实现了一系列其他性能和功能。
4. 针对性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为实施高难度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4.1 模块化施工平台:斜向滑移双层吊篮既安全,又方便,确保了施工效率。
4.2 轨道吊车是施工多专业集成化、集约化施工典范,利用擦窗机BMU轨道,实现了远距离高效吊装。
4.3 防风、防震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至关重要。
5. 采用了多种专项技术为项目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例如:
l 收口技术;
l 板块更换技术;
l 新材料……
l 作为超大型项目,跟其他超高层建筑一样,高效、安全的施工是项目保证设计策划品质和工期的保障。由于上海中心外幕墙几何形体极富个性、施工条件恶劣,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基础上,在幕墙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施工工艺,进行了科学有效地管理、严格测量监控和精心调整、严格规范操作等才能交付精品幕墙。尽管现场安装量超过一半,任务依然艰巨!
该项目是建筑创新方法集中采用的案例,值得总结!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的陆家嘴功能区,占地3万多平方米,所处地块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为上海陆家嘴摩天大楼建设计划最后的压轴工程。其建筑设计方案由美国Gensler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