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国幕墙网 > 幕墙专区 > 新闻正文

深度好文!PPP模式对建筑企业意味着什么?

来源: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卢国营 陈凡  日期:2015-10-22
页面功能 [字体: ] [ 打印 ] [ 投稿 ] [ 评论 ] [ 转发 ] [ 啄木鸟 ]
  核心观点:资本运作是常态;规划设计是核心;施工利润拼管理;运营管理是未来主战场。

  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编辑部整理发布:

  前言

  核心观点:资本运作是常态;规划设计是核心;施工利润拼管理;运营管理是未来主战场。

  当前我国推广PPP模式的三大核心

  2014年初以来,发改委、财政部及交通运输部、住建部等多个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推广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投资建设的PPP模式。与以往实施的模式相比,此次中央政府大力推广的PPP模式所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总结为“三大核心”,具体为:

  风险共分担——更强调建成后运营的重要性。

  根据发改委、财政部等系列政策文件要求,此次中央政府鼓励的PPP模式中,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即“风险收益对等,在政府和社会资本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原则上,项目的建设、运营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法律、政策调整、最低需求风险由政府承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根据该风险分担机制,基本确定了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双方权责利如何划分的问题。即,对社会投资人来说,主要负责投融资、建设及运营的责任,也享受相应的收益。其中,在投融资阶段,政府可授权其平台专业公司参与部分股份,以实现项目过程中监督管理的职责,以及运营期保障基本收益的责任。

  此外,“运营”是此次推广PPP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以往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模式中,不管是竞争性承包模式还是BT模式等,社会资本更多是聚焦于建设环节,而建成后的运营主要还是由政府行业主管部组织,具体由其下属的专业平台公司负责。而此轮PPP模式中更多强调社会资本对基础设施项目全周期参与的重要性。如此设置,一方面是转变政府职责定位的要求,在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中,政府的身份逐步实现由“裁判员、运动员兼有”向“裁判员”的转变。另一方面,对社会投资人来说可参与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有利于更大发挥自身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效率有提高——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对项目进行考核。

  在财政部发布的PPP指导文件中,“物有所值”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文件中制定了一整套的“物有所值”绩效评价体系,从项目前期论证、PPP方案设计、招投标、过程监管,直至移交结束各阶段中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从某种程度上,中央政府逐步退出自身实际参与项目实施,但对项目过程监管的要求更加严格、规范、系统了。这对社会投资人的自身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物有所值”,即要求采用PPP模式是优于原“竞争性承包模式+政府自身负责运营”的模式。一方面,PPP模式下的项目建设及运营全周期的成本应低于原模式,另一方面,PPP模式下运作的基础设施项目向公众提供了更为优质廉价的服务。

  财政可承受——有效减轻地方政策财政压力。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绝大部分是地方政府自身或其平台公司在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所形成的债务。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财政部等部委连续发文要求深化预算体制改革,重点调整地方政府举债的体制改革,规避系统性债务风险。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保障在建及新增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同时有效管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债务风险升级是中央及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此次大力推出的PPP模式即被给予此重要使命。

  2015年4月7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重点就地方政府实施PPP项目时如何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做了详细阐述。其核心要求即,一是将地方政府在PPP项目实施中的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配套投入等所有支持责任均纳入中长期财政规划及分年度财政预算,二是在项目前期即开展承受能力论证,在通过论证后方可以PPP模式实施。

  该模式下,对地方政府而言,前期项目模式设计阶段的时间周期可能更长了,但项目总体可操作性极大增强。对投资人而言,对应政府未来支付操作合法合规性得到更大保障,支付风险分析则主要落脚在对该级地方政府未来财政的预测分析上。

  未来建筑企业发展趋势

  在当前PPP模式下,建筑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而建筑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PPP模式要求建筑企业需进一步提高对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建筑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也将面临着崭新的发展环境。

  资本运作是常态。

  PPP模式推出的主要背景之一即地方政府财政存量债务规模大,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紧张。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也逐步趋缓,而其还款压力却由于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并未降低,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面“缺钱”将成为常态。

  由此分析,之前“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筑企业负责设计施工,行业主管部门运营养护的模式”将逐步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建筑企业将主导提供从前期的投融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养护等全产业链的服务。因此,建筑企业需具备整合全产业链资源的能力,尤其是项目前期资本运作的能力。

  当前,PPP模式推行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即,地方政府财政可接受的项目融资成本、周期及担保方式等与金融机构所要求的不相匹配。从长远来看,金融机构有必要结合基础设施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现行的金融监管要求,设计出适合基础设施项目的金融产品、融资方案,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建筑企业,应积极发挥中间纽带作用,充分利用自身资信优势以及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专业优势,不断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快基础设施类金融产品顺利实施。同时,建筑企业应抓住当前金融牌照监管逐步放开的趋势,积极建立并发展壮大自身的金融资本平台公司,整合自身资金、资信资源,促进企业获得飞速发展。未来,提供适合项目本身的融资方案将成为占得市场先机,确保项目成功实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规划设计是核心。

  前期的建筑市场中,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环节。规划设计一般由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委托设计单位负责开展。待主要设计任务完成后,主管部门再行选择施工单位实施。而在PPP模式下,要求规划设计与施工环节密切相连,未来EPC模式将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为建筑企业,未来应更加关注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两个环节的统筹管理。以往建筑设计、施工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合同承包单价与设计、施工成本价的差价,其履约的主要思路即按约设计、按图施工,而较少从项目全生命周期考虑其规划设计方案的经济社会效益。在PPP+EPC模式下,这一情况将很快被转变,建筑企业的利润将在规划设计环节产生最大的价值附加。因此,未来的规划设计应更加关注以下内容:

  一是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应更加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公众中长期使用的要求。基础设施项目其最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益性服务,提升区域整体生产效率与生活品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所在。但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行政干预因素较多、重复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与实际所需脱节等问题。最终实际建成的产品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不但影响了社会公众正常使用,也造成了巨大的资金资源浪费。

  在PPP+EPC模式下,这一问题有望得到极大改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未来的运营管理等环节将主要均由建筑企业来完成。如前期的规划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则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建设及运营效率。因此,建筑企业应充分发挥其规划设计专业优势,在前期充分考虑项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公众对项目使用的公益性要求,在兼顾项目经济性的同时,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及满足长远期运营维护的需求。

  二是更为优化的规划设计方案将成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核心要素之一。在PPP模式下,建筑企业在前期即应从项目全周期角度考虑来确定规划设计方案。未来政府在优选PPP实施主体时,除了成本报价因素外,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也将是主要评判指标也,是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制胜的核心要素之一。方案中应重点考虑如提高后期利用效率、采用更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采用更为先进的建筑技术、降低施工及后期运营管理成本、降低施工及运营操作难度等,以更为先进优化的设计理念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以往单一依靠赚取合同承包价与设计施工成本价之间的差价获得利润的方式将逐步被取代。

  三是建筑企业应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提供全行业综合规划设计服务能力。长久以来,我国建筑市场实行分行业管理方式,房建市政、铁路、公路、水利、电力、通信、矿山、冶金等均分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各行业的规划设计单位也以专业性设计院为主。未来在以PPP模式为主的建筑市场中,规划设计领域将趋于资源整合发展,即一个建筑企业可整合资源,为某一限定区域、共用空间提供涵盖以上所涉及的全部专业的统一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综合性规划设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较之于分专业设计更具综合优势,其提高了各专业之间交叉协调效率。如近期国家鼓励推广的综合管廊建设,即整合了市政交通、水、电、通信、气等多专业,采用同一管廊空间进行铺设。其既节省了城市空间、便于设计施工衔接,也大大降低了投资建设成本,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未来在区域总体规划、片区综合开发中均可引入该规划设计理念。

  施工利润拼管理。

  建筑企业主体中,施工企业的数量是最多的,完成的产值也是最大的,市场竞争也是最为激烈。在PPP模式深化推广、各行业壁垒逐步弱化的背景下,施工环节的竞争将变得更加白热化,“血拼”将是常态,其核心竞争因素即三大成本:融资成本、施工成本、运营成本。融资成本与项目实施期融资环境、货币政策有较大关系,而施工及运营成本则与建筑企业的成本管控水平直接相关。

  在此情况下,建设期间的施工成本将成为决定施工企业经营效益的最核心因素,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也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最关键的命题。结合当前发展趋势,建筑企业降低施工成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入手:

门窗幕墙第一手资讯! 上中国幕墙网 news.alwindoor.com 手机访问地址 3g.alwindoor.com

上一页12下一页

原文地址:http://www.52mqw.com/info/2015-10-22/40185-1.htm
转载时需注明出处:中国幕墙网 点击查看 www.alwindoor.com
我要评论 (已有*人参与评论)
上一篇:太原将建设7.4平方公里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
    
【回到顶部】
  第11届AL-Survey读者调查评选活动于2015年11月正式启动,本届调查活动将以"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为主题,旨在呈现...
[正文]  [评论]

中国幕墙网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版权,归中国幕墙网和作者所共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要求: 转载的图片或者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隐私条款: 除非特别声明,否则文章所体现的任何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幕墙网。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将其删除!

月精彩评论集锦
知识百科
月热点新闻推荐
月企业关注度排名[幕墙]
月产品人气值排名[幕墙]
客服电话:400-60-54100  传真:0832-2201099 值班电话:1502315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