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蝴蝶试验(见GB16776附录D[3])用于判断双组份硅酮结构胶的混合
均匀性。双组份硅酮结构胶只有两组分混合均匀并完全固化才能与基材形成良好的
粘结力,通常情况下,在每次开机、包括间断后的开机前,均应进行蝴蝶试验。
b. 扯断时间试验 (见GB16776附录D)用于测试结构胶的混合比例和混合后的固化速度是否符合结构胶生产商的技术说明,同时可判断硅酮结构胶是否过期。试验应在每次开机、包括间断后的开机都应进行。如果结构胶的扯断时间低于规定范围(
适用期),应检查混胶设备,确认超出范围的原因,如结构胶是否过期、、是否需要调整或维修设备,必要时应同结构胶生产商联系。并将试验编号、拉断时间、日期、结构胶批号、其它有关信息,纳入质量控制记录,以便将来查询。
c. 随批剥离粘结试验是检验实际生产单元粘结性的一种方法。试验要求在每次开机(包括间断后的开机)前、不同基材、不同批次的结构胶使用前都应进行。特别对铝合金型材,受铝型材元素含量及
熔炼、
挤压、表面处理等工艺的影响,不同批次间或同一批次型材差异较大。如果不做随批剥离粘结试验,势必存在安全隐患。国家玻璃
化学建材检测中心张晓敏[4] 发现
阳极氧化铝型材用相同的
密封胶、相同的溶剂清洁,粘结效果却有天壤之别,提出在建筑行业中被迫对每一批实际使用的基材进行粘结性测试,还需要随时抽检实际施工效果。图8为同一批次的
喷涂型材
粘胶面差异较大,图9为不同批次型材粘胶面经过铬化处理(粘结良好)和未经过铬化处理(部分粘结)的情况。
d. “割胶试验”(见GB16776附录D方法A)是采用成品破坏法检查硅酮结构胶施工质量极为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既可以检查结构胶与基材(玻璃、装配框等)的粘结能力,又可以检查结构胶的施工质量,如结构胶外观、颜色、气泡、宽度、厚度等。割胶试验可按下列要求进行:
a. 第一次割胶:前10片检查一片(1/10);b. 第二次割胶:从接下来的40片检查一片(2/50);c. 第三次割胶:从接下来的50片检查一片(3/100);d. 从第四次割胶开始,以后每100片检查1片 。根据每个工程的不同,割胶的频率可在双方协商下调整。割胶试验同时将测试数量、日期、测试用胶批号、测试结果(粘结或内聚破坏)以及其它有关信息,纳入质量控制记录,以便将来查询。
部分企业只做蝴蝶试验省略了其它试验,无法对整个打胶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无法保证硅酮结构胶与基材的粘结质量,等玻璃板块装配上墙出现玻璃板块脱落的事故后,再引起注意已为时已晚。图10 为某工程整体质量控制不严,玻璃板块装配后两天出现脱落现象。
2.3 劣质硅酮结构胶的提前老化
硅酮结构胶是隐框幕墙的关键材料,它连接着板块与金属构架,在幕墙的使用过程中,承受着风荷载及玻璃的自重荷载,直接关系到建筑幕墙结构的耐久性及安全性。因此,要求硅酮结构密封胶必须具有较高的抗张、抗剪强度、抗反复拉伸、压缩和剥离粘结强度。
部分不负责任企业为降低成本生产硅酮结构胶时,添加了低沸点的物质如白油等,白油类低沸点物质不仅会使中空玻璃内部的丁基密封胶溶解,发生幕墙玻璃的流油现象,如图11;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白油会逐渐挥发,使硅酮结构胶脆化、老化,如图12,产生玻璃板块脱落的事故。
2.4 密封胶选择错误
按照JGJ102规范要求,明框幕墙、建筑门窗用中空玻璃,第一道密封胶应采用中空玻璃用丁基热熔密封胶;不需承担荷载的第二道密封胶宜采用聚硫类中空玻璃密封胶,也可采用硅酮密封胶;隐框、半隐框及点支承玻璃幕墙,需承担结构强度的应选用硅酮结构密封胶[5]。如某工程明框幕墙的开启扇,错误选择聚硫胶代替硅酮结构胶,使用一年后,聚硫胶已泛白,中空玻璃内部已出雾,如图12。随着时间的推移,聚硫胶完全脱粘,造成中空玻璃外片脱落的事故。
3.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硅酮结构胶是隐框幕墙的关键材料,如果不按规范要求进行选材(不按规范要求选择型材、密封胶)、选用无幕墙施工资质的企业施工、选择劣质硅酮结构胶等均会造成玻璃板块脱落的事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希望相关行业加强自律,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生产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型材、硅酮结构胶等;不选用无幕墙资质的企业施工。同时也希望政府及相关机构加强监管、监督,绝不允许不合格的劣质材料进入幕墙行业,杜绝无资质企业的不规范施工,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以保证我国的幕墙行业朝着健康、良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2] [5] JGJ 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北京
[3] GB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国家标准出版社,北京,2005
[4]张晓敏,李宏伟等.幕墙行业密封胶相关问题及原因分析[J].工程质量2008.No.2(A):4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