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舟:刚才听了很多嘉宾发言,我很有感触。我原来是搞可持续发展的,我在99年是进入建设部住宅产业部,真正在中国发生天灾人祸,有两次,一次是03年的SARS,当时在新浪做了一个全北京市的网络论坛,大家不能聚在一起,都是通过网络,当时也在反思,房地产建筑行业,那次还不算天灾,人祸的含义更多一些。当时提了很多建筑的
密度、通风、抗病菌问题。今天大家想想,是不是我们当初提出很多观点、很多做法,现在我不太知道,甚至我认为很多东西已经被遗忘了。这些东西必须有体制、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来保障,如果没有这些东西,靠企业的自觉性、靠我们的一腔热情根本是不可能达到的。我们刚才提到日本是地震带,每个学校都有地震来了怎么样做,咱们没有,我这么多年没有听说过教这个东西。说学校老师教如何疏散等等,这在全中国是几乎没有听说过的。从国家层面、政府层面必须要有政府主导,刚才讲了我们的抗震只是一个条例,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规范,建筑选址、规划问题必须要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不然靠企业、靠个人、靠老师的自觉性,形成不了整个民族意义上防震减灾的效果。
有一些意见我觉得非常对,我认为应该要从国家层面、政府角度去反思,发展的角度还是要考虑到可持续,这次我记得有一个县还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在这个地震带上搞化工企业,就是没有经过很好的规划的。
主持人:我补充你一下,在那边有一个国宝级气门机的制造厂,研究室国宝级的专家压在下面了,中国气门机技术现在至少倒退5年。
张雪舟:我们现在的住宅、房地产抗震是50年,我记得之前是100年,我们说现在地震来了,全中国房子都抗11级,这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根据历史地理条件,不是全部都用最高等级,日本为什么等级高,因为它是强地震带,因为日本常年地震,这个国家抗震等级是非常高的。像上海,它不是地震带,本身下面是沉积平原,地震不是很强的。这次不是房地产行业的反思,还是建筑行业的反思,据我所知市场化的东西少一些,公共建筑像农民自建的出的问题多一些,这里面涉及到监管、体制的问题。现在公共建筑在建筑质量、建筑施工监理上,我们怎么去执行。第三,我们是不是有更多的新技术,刚才谈到日本的、台湾的技术,我们可以去学,包括绿色建筑我们并不一定要有高新、很贵的技术才能实现,一些普通的技术就可以达到,并不一定是多高的成本。我们在选址、可持续发展规划前提下执行适当适合城市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标准规范情况下,来建造我们的住宅。在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很好的体制保障,今天下午我接受一个财经的采访,为什么商品住房的问题少一些,这个体系相对来说成熟,大家关注比较多一些。真正的公共建筑、新农村建设中这一块还是相对缺失的,这一块我们怎么下一步更好地关 注,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房地产作为一个社会发展主要的动力,我们下一步要怎么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除了政府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企业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商会在这次第四届城市论坛上要搞一个面向全球企业的,邀请全球70位企业领袖进行对话,这次会把灾后重建和房地产减灾作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目前灾区临建的安置房要住1-3年,然后才进入重建的保持长久生活的建设,现在重建刚刚开始。除了我们现在很多企业捐钱,企业家到灾区救人,包括我们设计规划也在做,还有很多房地产企业直接点对点的,我知道有一些企业跟某一个区域、某一个村、某一个镇合作,我们来负责建设,这些是比较积极的,包括商会也有基金会,募集救灾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我们灾后的规划重建、重建选址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条例规范的问题,包括
建筑技术的问题,我们是一个科技基金,更多关注科研基金和实际攻关课题,商会作为行业组织,愿意和大家一起,不要地震完了就完了,我们要学会什么?保留下来什么?有一些什么教训能够下一次避免?现在这种状况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可能损失还要大。我们现在有一些地方的建筑如果想改都是很难的,除非在新建筑上做一些文章。刚才讲到防灾、减灾意识,从学校的娃娃抓起,从一些公共场所,刚才讲到避难场所,出现灾害以后离我们最近的是海淀公园,我想这个还需要我们各方面进行学习。今天这个话题很及时,但是还有很多话题值得讨论。我们下一步还有很多的工作,传媒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家一起配合,包括下一步跟日本等国家进行合作。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我们要去了解,这样才能避免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我们不要去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但是实际证明,我们把发达国家走的弯路我们一丝不差地走了一遍。我想还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讲,真正的社会、城市可持续发展要从源头抓起,出了问题亡羊补牢不错,但是亡羊补牢的代价太大。
杨熙:我想灾后重建是一个持续、长期的工作,我想作为每个层级、每个单位、每个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商会这边也会做一些号召,媒体要做好媒体的工作,让灾后重建的工作得到切实有效地发展。
主持人:公共建筑我拿到的资料,在日本公共建筑恰恰是避难场所,医院、学校是避难场所,但是确实我们在中国目前现行的建筑抗震示范规范里是按行政级别来规定一级、二级、甲级、乙级,以后肯定要改,这个肯定会产生一些影响。在建筑设计之前,有一个抗震报告,每年还会有体检报告。我想说三点,首先强调对建筑设计、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是一个终身责任,这么多私人企业怎么在这一次的大灾面前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包括整个大体的操作流程规范上提高操作规范,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终身责任,这个房子一旦出现天灾性的事件,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还有就是政府,我们从唐山大地震、SARS到这次汶川地震,有没有把经验教训上升到法律法规包括各种各样的操作流程甚至整个全社会的防灾、抗震、减灾意识上来。第三是大家提到的学习,向我们近邻日本,日本无论是规范、技术还是国家的私营企业、行业组织、政府之间形成的良性互动。正好6月23-28日在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新浪网几家机构组织下,有一次赴日本的考察,因为发生地震的当天我们就跟日本的承办方协调,要让他们安排相关的专家进行讲解,安排相应的考察项目去看。到现在为止我们协调参加日本大阪山大地震的专家会来讲,还有一些小的讲座,建筑、设计、房地产界是怎么应对的,还有就是专门安排东京附近的典型抗震建筑,都会让我们来参观。
我们所说的一切,都是要落实到行业未来的操作流程、标准规范上来,这样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才会有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在这里,代表全
国工商联商会、新浪网、设计联盟感谢各位专家、嘉宾的到来,也感谢新浪网提供的场地,作为媒体推动这样的事情。谢谢大家。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