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ALwindoor.com]编辑部整理发布:
继今年5月深圳赛格大厦发生晃动后,高层建筑的高度问题不断引发关注。
2021年9月10日,住建部发布通知,提出要实行超高层建筑决策责任终身制,并且根据城区人口规模决定建筑高度。
具体来看,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应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713号),作为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报城市党委政府审定,实行责任终身追究。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发布建筑“限高令”了。
早在2016年2月,中央就提出要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管理,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制度。到2019年9月,住建部再强调,须严格控制超高层建筑建设,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加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消防、节能等管理。
去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今年7月,发改委下发通知,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从此前的“一般不得新建”到“不得新建”,政策加码力度越来越大,不再留有空间。
高楼大厦,历来被认为是一座城市繁荣的见证。在世界10大高楼中,我国就占据6席,如上海中心大厦、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广州东塔(周大福金融中心)、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北京中信大厦、台北101大厦。
根据国际机构CTBUH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包括在建、已建成和有规划的超高层建筑,300米以上的有400多座,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其中以深圳、广州、上海、香港等地为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建造技术的进步,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高层建筑的壮观仍然被视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我国对摩天大楼的热情更盛,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其高度也在不断被拔高。
以武汉为例,最初绿地中心规划高度达636米。还有南京,江北新区第一高楼最初规划也达到600米。不仅如此,成都天府新区的熊猫大厦甚至一度规划出677米的新高度。
但在政策的驱动下,各地不得不对原规划做出调整。
武汉的绿地中心,建设高度由636米改为475米,在去年8月基本竣工。而同为绿地项目的南京江北第一高楼金贸国际金融中心,由600米也改为接近极限值的499.8米,于去年动工,目前仍为在建状态。成都的熊猫大厦,在改变了高度的同时还变更名称为一带一路大厦。从天府新区官网公布的最新规划图来看,一带一路大厦地坪标高487.3米,建筑总高度489米,于上月12日正式开工。
不过,抛开政策的限制,事实上超高层建筑本身就携带着难以避免的风险,如经济风险、安全隐患等。
在天津,曾以596.5米的结构高度,117层的超高摩天大楼,成为仅次于迪拜哈里发塔的世界第二高度建筑,也成为2015年中国在建的结构第一高楼。最终,因资金链断裂问题,项目被迫按下“暂停键”,从“中国第一高度”摇身一变为“最高的烂尾楼”。
而因其设周期长、成本高昂,高层建筑烂尾的并不在少数。例如2012年绿地集团规划的银川绿地中心,高301米,10多年过去仍未竣工,曾被称为西北最高双子塔,如今更多被称为“银川第一烂尾楼”。在长沙,计划建造838米的远望大厦,如今也处于烂尾状态。
再从安全隐患来看,今年5月18日,深圳华强北超高层建筑赛格大厦发生晃动,致大厦内人员遭遇惊魂一幕。虽有惊无险,但可以看出摩天大楼的安全性有待审视。
除此之外,数据显示,部分城市超高层建筑写字楼空置率较高,二三线城市空置率甚至在40%以上,且仍有不少超高层建筑正在建造,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
不过随着“限高令”政策的趋严,各地也正积极响应。规划518米的福州世贸108大厦,在今年7月提出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后,计划按360米高度控制,目前具体方案还在设计阶段。福州台江区曾规划建设的300米新玺中心项目,目前已调整为240米以下。
不止福州,多地的在建或待建建筑都下调了高度。深圳罗湖华润湖贝塔项目从早前公布的830米减至500米。西安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由501米降至498米,下调3米,刚好低于500米的限制高度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济南西部新城的标志性CBD建筑,位于槐荫区高达518米的恒大国际金融中心, 目前处于在建中,还未对高度进行调整。
但整体来看,从政策端对超高层建筑进行限制,“高楼热”或能真正实现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