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ALwindoor.com]编辑部整理发布:
上期“白云在线” 《“耐候胶,不耐候”第一讲:开裂问题及原因分析》介绍了耐候密封胶开裂问题情况和相应的原因分析。本期将从设计、选材和施工这三个方面着手,介绍如何从源头对耐候密封胶开裂问题进行预防。
一.设计
1) 胶缝宽度
设计指的是胶缝的设计,包括胶缝的宽度、厚度和接缝的变形幅度。耐候密封胶作为承受幕墙接缝变形的弹性(词条“弹性”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材料,要保障长久的密封性能,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就是“位移能力”。位移能力表示耐候密封胶能够承受接缝宽窄变化的能力,一般称为位移等级,通常分为25级、35级、50级、+100/-50级;25级的意思是耐候密封胶能够在胶缝宽度±25%的拉伸或压缩变形情况下,保持良好的粘结和密封性能。因此,在进行幕墙接缝宽度的设计时,除了考虑视觉美观、防止板块硬接触等方面外,还应确保接缝的变形幅度与耐候密封胶的位移能力是匹配的。
如果幕墙接缝变形比例大,而所选择耐候密封胶的位移能力不够,就可能出现耐候密封胶开裂的情况。幕墙接缝的宽度设计,可以参考JGJ 102《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第4.3.9条推荐的公式进行计算。此外,耐候密封胶的胶缝宽度应不小于6mm。
在幕墙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接缝宽度小于设计宽度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面板材料加工的尺寸偏差或安装偏差造成的。这种窄的胶缝不仅增加了接缝变形的比例,使得接缝变形幅度超出了设计使用的耐候密封胶的位移能力范围,还会造成施胶困难,无法达到合理的粘结宽度和厚度,实际密封效果差,比较容易出现开裂问题。
安装偏差导致的局部胶缝过窄
我们建议:考虑到幕墙面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潜在问题,可以选用更高位移能力的耐候密封胶,降低幕墙发生漏水风险的概率;同时因为耐候密封胶的实际变形没有达到产品本身性能的极限值,可以延长耐候密封胶的使用寿命。
2) 胶缝深度
要保证耐候密封胶不开裂,除了胶缝宽度外,深度也非常重要。因为耐候密封胶的老化通常是从表面到深层发展的,如果胶缝太薄,可能会过早开裂漏水的。
对于耐候密封胶的深度,我们的建议如下:
a. 耐候密封胶的深度应大于6mm;
b. 耐候密封胶的深度应不大于宽度;
c. 嵌填混凝土、砌体或石材接缝,缝宽13mm以下时,耐候密封胶的深度取同样尺寸,缝宽13-25mm时,深度取缝宽一半;
d. 对金属、玻璃等无孔材料的接缝,缝宽为6.0~13.0mm时,耐候密封胶的深度应不少于6.0mm;缝宽大于13.0mm时,耐候密封胶的深度应为6.0~13.0mm。
二.选材
设计了合理尺寸的胶缝,接下来就轮到正确选胶了。选胶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所选耐候密封胶的位移能力能不能符合设计的接缝变形要求,这从产品包装就可以看得出来位移等级;二是看所选耐候密封胶能不能达到其标称的位移能力,有没有以次充好,这就要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了。如果遇到价格明显偏低的产品,可以使用“薄膜法”检定一下产品有没有充油。
顺便提醒一下:对于石材幕墙,一定要选用专门的石材密封胶或防污染耐候密封胶,防止胶对石材造成污染。
三.施工
设计合理的胶缝,选择合适的耐候密封胶之后,还需要做好施工。密封胶对于建筑来说,实际上是个“半成品”,只有让它在合适的位置、形成合适的形状(宽度、厚度)和外观、固化良好、对基材粘结牢靠,它才能最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这些都要靠施工过程来实现!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最终幕墙是否会出现漏气漏水!
为确保胶与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能够粘接(词条“粘接”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得好,在大规模施工之前应进行粘接性试验以确保耐候密封胶与材料粘接良好。
施工过程中,还应有质量控制措施,定期对已固化的密封胶进行现场手拉剥离粘结性测试,检查胶的外观、固化和粘结情况,确保施工质量。
现场手拉剥离粘结性测试
总之,要想耐候密封胶不开裂,需要做好三件事:设计、选材和施工。只有接缝设计合理,选择位移能力匹配(或更高级别)的优质产品,施工严谨、质控严格,才能保证幕墙耐候密封胶不开裂。
耐候密封胶在幕墙工程上成本占比虽小,但是却扮演着保障幕墙气密性和水密性的重要角色,值得引起广大用户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