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编辑部整理发布:
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了无数骄人的成绩,同行的衬托也让苏联人信心膨胀。“苏联第一”、“共产国际中心”等梦幻想法也在官方和民间大肆流传,让人们迷醉。
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确实令当时的西方国家吃了一惊
最高领袖斯大林也是志得意满:托洛茨基开除党籍,加米涅夫瑟瑟发抖,布哈林也被赶出了政治局,天下已无敌手。这个豪情满怀的强人,已经迫不及待要为苏联献上自己的赞歌——一座既能彰显荣耀,又能体现共产主义魅力的宫殿。
金字塔述说古埃及的神圣,凯旋门夸耀法兰西的辉煌,伟大的苏联也应该有苏维埃style的建筑。
苏维埃的巴别塔
1931年6月,苏维埃建筑学会适时提出了建造苏维埃宫的建议,政治局欣然接受,作为莫斯科总体规划的核心部分。
一城不容二圣,人们把炮口瞄准了克里姆林宫对面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大教堂为1812年抗法战争胜利而建,是俄罗斯大牧首的座堂,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东正教堂。
大家好,我是俄国最著名的历史文化....
但红色的新苏联不需要救世主,也不要神仙皇帝。12月5日,政府麻利地炸毁了大教堂,这座历时44年建成的上帝之宫为人民的宫殿腾出了地方。
再见
为显示世界一流大国的身份,苏联向全世界征集苏维埃宫设计方案。经过一年多筛选,苏联设计师鲍里斯∙约凡的作品从40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不过就像所有难伺候的甲方,领袖也对这份作品百般挑剔,经过四次改版到了1937年才最终定型。
设计初稿
修改版
三次修改
四次修改
再改自杀
从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最初设计和我们所熟知的那座宫殿大相径庭:复合式建筑群成了孤零零的高塔,楼顶的火炬青年化身列宁同志,这正遂了斯大林突显“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伟大导师力量”的心愿,不过这显然没有征询过列宁同志的意见。
终版图纸中,416.5米高的苏维埃宫是古典主义与摩天大楼的完美结合,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楼,胡夫金字塔是比他矮278米的霍比特人,埃菲尔铁塔是与之相差95米的侏儒,就连帝国大厦也略逊8米。
楼宇高度对比领袖雕像使其超越帝国大厦...
在其顶部,75米高的列宁雕塑迎风而立,让46米的自由女神相形见绌,38米的里约耶稣脸上无光。大厦底部是万人会场,这里会代替克里姆林宫成为苏联权力中心,也是有三顶桂冠的苏联巴别塔——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雕塑。
有了美轮美奂的设计图,兴奋的苏联人便火急火燎地向世人炫耀。1937年巴黎世博会的苏联馆内,按原比例缩小的苏维埃宫模型是最大的看点,络绎不绝的游人对苏联奇迹赞不绝口。
很厉害的样子
在国内,从糖果包装盒到绘画艺术再到大众杂志,三十年代的苏联到处充斥着“苏维埃宫热”。人们对这座世界之最建筑充满了希望,也对新生的苏联充满信心,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巧克力包装盒
宫殿变泳池
然而天很少遂人愿。
1937年,苏维埃宫破土动工,预计成本40亿卢布,几乎相当于1940年苏联国家预算收入的四分之一。开挖了一部分地基后,莫斯科河的河水就渗入其中,工程被迫暂停。1939年总算解决了渗水问题,人们继续奋斗。好不容易完成了地面层的结构施工,1941年苏德战争又爆发了。设计小组被疏散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才到位的钢材、水泥甚至劳工都被送至前线,就连刚刚建好的钢结构,都被拿去加固莫斯科的环形防御工事。
全部上前线
苏联瘸腿的农业则是工程进展缓慢的深层原因。消灭富农并推广农业集体化以后,粮食产量不升反降,还带来了堪称人间灾难的饥荒。工人农民都饿着肚子,多种原材料的供应受到严重影响,牵制了工业的发展,苏维埃宫工程陷入僵局只是一个缩影。
但斯大林始终放不下这座伟大的宫殿,于1947年重新开动了挖掘机。然而,复杂的地质和空瘪的钱包从中作梗,进展依旧缓慢。直到他去世,准备建设苏维埃宫的空地还只是片长满野草的大水洼。
表示难过
赫鲁晓夫上位后对斯大林进行全面否定,苏维埃宫工程自然也被叫停。1959年,缺乏艺术细胞的赫鲁晓夫还把这莫斯科的痘痕变成了“便民工程”,就地把大水洼改成了莫斯科游泳池——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恒温泳池。泳池全年开放,卫生完全过关,还有音乐相伴。不过,人们好像不太待见这个泳池,它和人民议会厅并称为莫斯科最“赫鲁晓夫”的建筑。
赫鲁晓夫游泳池
1991年苏联剧变,莫斯科的水电费急剧抬价,泳池经营惨淡。这时又有许多人要求重建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泳池只好关门大吉。接着莫斯科市政府拨5亿多美元对大教堂进行重建,作为纪念莫斯科建城850周年的献礼。三年后,一座与原教堂一模一样,占地6805平方米的圣殿便落成了。
看来,在这局信仰比赛里,救世主比导师还是小胜一筹。
我又回来了
斯大林七姐妹
其实,战后的斯大林看着满目疮痍的首都,除了惦记苏维埃宫,心里还别有思索:“我们赢得了战争,外国人将来到莫斯科,却发现没有摩天大楼,这可怎么办?!”于是他打算再建造几座与苏维埃宫成众星拱月之势的摩天大楼,即后来的“斯大林七姐妹”。她们分别是莫斯科大学主楼、乌克兰酒店、列宁格勒酒店、外交部大楼、重工业部大楼、文化人公寓和艺术家公寓。
这些建筑有着相似的古典主义外表:裙楼如阶,高塔入云;气势磅礴,装饰华美;危乎高哉,不怒自威。还有着共同的灵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苏联建筑界的圭臬,即用建筑来表现社会主义思想,以共产主义的目标和意义来教育人民。(然而即使对于苏联建筑师,也是个很难理解的概念)
这些建筑被称为斯大林式建筑,也有人戏称斯大林哥特或者插满蜡烛的蛋糕。她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每一座都有自己的故事。
莫斯科大学主楼竣工于1953年9月,是七姐妹中最出名的。她的设计师正是苏维埃宫之父——鲍里斯.约凡,而其修建者则是14290名德国战俘。其英雄史诗般的结构,无与伦比的辉煌让人叹为观止。主楼高达240米,是1990年之前的欧洲最高建筑,也是当今世界最高的教学楼。“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1957年,毛主席曾在这里勉励留学生。主楼位于莫斯科西南的列宁山上,是俯览莫斯科风景的好地方。
莫斯科大学主楼
乌克兰饭店是“七姐妹”第二高的(198米),于1957年开业,建成时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酒店。乌克兰是苏联的粮仓,酒店的设计也都被赋予了麦穗的元素。她还曾是苏联外交部的主要迎宾馆,不过现在成了名为雷迪森的四星级酒店。酒店的逃生系统也很特别:出现紧急情况时,一个弹性软皮袋将自动顺着大楼外墙溜下去,让10个人逃出生天。
乌克兰饭店亭亭玉立于莫斯科河畔,一直陪伴着对岸的 “白宫”(俄政府大楼),见证了炮击白宫,也见证了俄罗斯的重生。她也从青春少女,变成了沧桑老妪。
乌克兰饭店
最苗条的列宁格勒饭店则成了讽刺的存在。这座酒店在俄罗斯经济危机的几年里,被希尔顿集团收入囊中,并改名为“莫斯科希尔顿列宁格勒酒店”——"列宁格勒"都已改回“圣彼得堡”,这座酒店却要顶着苏美合璧的尴尬名字继续经营,不知列宁同志会作何感想。
列宁格勒饭店
外交部大楼现仍为联邦外交部所在地,她聆听了斯大林的直接指示。这座建筑的顶部原为平式结构,然而1952年斯大林莅临视察时,却很不满意——外表与外交部的职能特征不符。他当场决定,在这座建筑上加一个尖塔,以此来体现大国风范。建筑师们只好照办,外交部大楼从“平稳型”变成了“进攻型”。同时期的其他建筑也嗅着领袖的喜好,赶紧在楼顶修了尖塔。
外交部大楼
重工业部大楼坐落在莱蒙托夫广场上,这里正是俄国大诗人莱蒙托夫的出生地,在内部的庭院内,还有诗人的雕像。据说,这座庞然大物在建筑的时候故意歪斜,当冻土融化的时候,整个建筑就归于水平,而矫正误差的方法则是通过浇热水来加热(词条“加热”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土壤。
重工业部大楼
住在文化人公寓的不只是学者,更多是政界要人。而为公寓的建成立下汗马功劳的也不是德国战俘,而是政治犯。在施工过程中,还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个政治犯被监工踢入了未凝固的混凝土(词条“混凝土”由行业大百科提供)里。他可能至今仍在地基里,在漫漫长夜里陪伴高官们。
文化人公寓
艺术家公寓原名为劳动模范公寓,带有一个六角形的裙楼。尽管不是特别高大,五层的收敛结构却使得整个建筑显得非常雄伟。她主要是许多苏联艺术家的住所,著名的乌兰诺娃同志就曾住在这里,她的公寓现在被作为博物馆。结果二战结束时,裙楼被用于集体宿舍,而不是计划中的高级公寓。
赫鲁晓夫不仅结果了苏维埃宫,也叫停了斯大林式建筑的营造,连苏维埃建筑学会都废除了。但这股风早已吹遍了革命伙伴的家。东柏林的卡尔马克思大道、布加勒斯特的出版大厦、华沙科学文化宫、基辅的托尔斯泰广场,都是斯大林建筑风格的遗作。北京“十大建筑”大都有苏联烙印:军博是地道的斯大林式建筑,北京火车站则用民族的大屋顶替换了尖顶。沈阳、哈尔滨、上海、昆明都不乏斯大林式大楼,穿梭其间令人感叹。
军博
而进入新千年,斯大林式建筑竟有了复活的迹象——2005年,莫斯科“凯旋宫”拔地而起,人们定睛一看,这不正是一座原汁原味的斯大林蛋糕嘛!
苏联已经倒下,这些凝聚了意识形态却已有些斑驳的建筑却仍矗立在俄罗斯的严冬里,奏出无言的石头交响乐,诉说着从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