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盘点”城市: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底蕴,每个城市都有它标志兴的建筑,随着近年来建筑的发展,一栋栋“第一高楼”出现,体现了每个城市不断的向前发展。
【四川】一步凌云 创造城市中心——成都绿地中心(468米)
1. 项目概况
成都绿地中心——蜀峰468超高层项目地处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东村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区域。蜀峰468主塔楼建筑高度为468m,结构高度为452m。塔楼地下4层,地上101层,项目建成以后将成为西部第一高楼,成都的标志性建筑。整个主塔设计理念源自于四川周边雪山、冰川的地域特点,整个建筑外立面需要打造出像冰晶般的折面肌理、为整个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207540㎡,包括位于低区(5~46层)的甲级办公空间,中区(50~69层)高端行政公馆,顶部(70层以上)为5星酒店及天际会所。塔楼设有4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达27m。
图1.1 项目效果图
该项目建筑设计由世界著名设计事务所ASGG完成,
结构设计由Thornton Tomasetti和华东院共同完成。整个建筑采用从下往上逐渐内收的方式(首层建筑面积2894㎡,顶部101层建筑面积1530㎡)。主楼的外形独特,每一层的建筑
平面均不同,但大致可以分为八边形,十六边形和三十二形。十六边形是基础,八边形和三十二边形可从十六边形演化而成。与建筑体型相对应,在16边形的每一个角部布置一个钢骨
混凝土柱。钢骨柱沿建筑高度方向是倾斜的,但相对于垂直方向的角度不大,约为5%左右。相对于
核心筒,钢骨柱的倾斜方向遵循“内倾-外倾”交替变化的规则,从而在立面上形成建筑要求的凹凸交错的立面形状。
图1.2 典型平面示意图
蜀峰468超高层项目塔楼体型超高,外立面独特的折面肌理等特点,风荷载的取值直接关系到塔楼结构和幕墙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图为风洞试验(词条“风洞试验”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模型照片。
图1.3 风洞试验
2. 结构抗侧力体系介绍
本项目主楼结构高度达到452m。当建筑高度增加时,抗侧力结构的材料用量和造价均急剧增加,因此需要高效的抗侧力体系以保证:
(1)拥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抵抗侧向荷载;
(2)拥有足够的结构刚度以控制楼层位移;
(3)达到预期的结构舒适度水平。
为此,本项目主塔楼设置了双重抗侧力体系:
(1)主要抗侧力体系:劲性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十六根型钢混凝土柱,两道外伸臂桁架+帽桁架(L23~26 三层高外伸臂桁架,L47~50 三层高外伸臂桁架,L98~100三层高帽桁架,利用机电层布置外伸臂桁架把钢骨柱与核心筒连成整体);
整体结构 = 巨型斜撑框架 + 核心筒及伸臂桁架
图2.1 结构体系示意图
图2.2 抗侧力体系立面示意图
图2.3 抗侧力体系效果图
(2)次级抗侧力体系:外周巨型斜撑框架体系(结构外框16根巨柱从下往上经过11次内外倾斜直至塔顶,相邻两个巨柱间设置巨型斜撑,与整个框架形成巨型框架斜撑体系,同时也迎合了建筑在外立面上的折面肌理)。
图2.4 巨型框架斜撑示意图
图2.5 结构前3阶振型及对应的周期
本项目建筑平面为内切圆多边形,两个轴向刚度和周期接近,同时加入斜撑的外周框架极大地提高了外周框架的刚度和抗剪承载力,有效的控制了结构的扭转效应,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图2.6 关键构件塑性(词条“塑性”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损伤情况演示
本项目由建研院进行了第三方弹塑性分析验证,整个结构体系方案可行,且满足规范“大震不倒”的要求。同时对关键构件塑性损伤情况进行了分析,人工波作用下剪力墙各变截面位置出现较明显损伤,结构顶部核心筒收进位置剪力墙有相对明显地损伤,后续施工图将采取加强措施。
3. 桩筏基础介绍
本项目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总桩数113根,桩身直径为1800mm,扩底端直径为3700mm,单桩最大承载力要求最大值45000kN(4500吨),桩长约16m,以中风化泥岩作桩端持力层。
本项目的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根据专家论证及国家规范的要求,采取了一桩一孔的超前钻。一是为了查明桩端下是否存在溶洞,破碎带及软夹层等不良地层;二是验证是否达到规定位置。
图3.1 塔楼基坑支护完成
图3.2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全面展开
目前项目进展顺利,蜀峰468即将引领西部未来高度。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