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编辑部整理发布:
装配式建筑(词条“装配式建筑”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是传统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是2.0产品。但真正做起来,却充满了挑战。一个用秦砖汉瓦劳作了两千年的传统行业,想要一下快速转向现代的装配式建筑业,谈何容易!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知识,网上以及各种资料,都有很多介绍。大体而言,一般都是从“五化”的角度进行阐述的,即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现场装配化、装修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这种范式的介绍,对于大概了解认识这个行业,是很有益处的,但要从事这个行业,准确把握行业的内在规律,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装配式建筑大致分为三种或四种,即PC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或者三者融合的混合结构。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三种结构形式都被广泛地应用。目前的中国,钢材和水泥大量产能过剩,而木材相对稀少,所以更多地采用PC结构,其次是钢结构,木结构较少使用。
目前,各个行业都在去产能、调结构,推行供给侧改革。建筑业也同样面临着压力。这些年,中国的建筑业一直处在规模的高速扩张之中,PPP项目的诞生,进一步扩大了这种趋势。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对于很多房建企业而言,除了PPP,似乎只有装配式建筑这一条路才能走得通。所以,装配式建筑,成为了建筑行业非常关注的新领域。
目前,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对装配式建筑出台了很多扶持与鼓励措施,快速地推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而建筑企业,对行业政策是很敏感的,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先机,开始快速切入这个行业。“装配式建筑”毫无疑问成为了2016年建筑行业的一个热词。
大家都认同,装配式建筑是传统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是2.0产品。但真正做起来,却充满了挑战。一个用秦砖汉瓦劳作了两千年的传统行业,想要一下快速转向现代的装配式建筑业,谈何容易!
装配式建筑相对传统建筑业,至少存在两个大方面的瓶颈,需要加快升级。
第一是技术的升级
装配式建筑是技术升级的结果,其实,技术的核心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手段,即设计、生产、建造过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只有把实现的手段全部吃透了、用好了,装配式建筑这一新形式的产品品质才会有保障。
相对于传统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难度更大、内容更广、分类更细、研究更深。它不是对传统建筑技术的单点突破,它是从多个维度对行业的整体提升,是对传统技术的一次更新换代、脱胎换骨,其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它分为四大类技术。包括设计技术、制造技术、总装技术和信息技术。
设计技术是龙头,是牵引,总揽装配式建筑全局。传统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深入的工艺设计。就是将一幢楼,按合理的规则,拆分为合适的零部件,现场要按规则将这些零部件装上去,成为一幢质量合格的建筑。设计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在装配式建筑的起点上决定了项目的整体进程、品质、成本等。后面的各个环节都是在设计的规则下按步骤操作,相当于企业的战略。如果设计技术不够强大,后续的过程会出现出错率偏高、成本不受控等问题。
制造技术,就是指工厂的PC构件(词条“构件”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生产。这种制造不同于其它制造业,因为它的材料是复合的,且PC的性能是逐渐生长的。如何把握好时间与生产节奏的协调,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即使引进了制造业的人员来管理工厂,也还必须要进行混凝土性能等建筑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否则,生产出来的PC构件,在强度、观感等方面,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工厂,还存在PC构件模具(词条“模具”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开发与制造技术,因每个项目的构件不一样,所以每个项目都要重新设计模具,如果设计不够优化,要么加工难度大,要么效率很低,要么模具通用性不好。
制造技术融合了制造业和建筑业两个行业的技术特点,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如何把两个行业的技术进行高度整合,形成统一协调的新技术,至今仍然存在很多困难。
总装技术相对要简单一些。但相比传统建筑业,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体现在计划的重要性。传统建筑业很容易调整工期,增加一点工人,施工进度就赶上去了。而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受到各种资源因素的限制,尤其是PC件的限制,只要有一个构件没有到位,可能就会影响一天、两天的工期。所以,计划管理就显得极其重要。其次就是施工组织技术要高度科学合理。比如垂直运输设备的选型、布置和设计。如果在设备的选择上与构件不匹配,出现构件吊不上楼的情况,会导致施工安全、进度等一系列问题。或者从成本的角度考虑,设备超吊能力远远大于构件的重量,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和浪费。还有就是节点与接缝的处理,要通过技术的进步达到严丝合缝、恰到好处。这是总装质量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格按流程、按计划操作。一旦处理不到位,交房之后,渗漏问题会很严重。以上只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建筑施工一部分的不同,在此不一一举例。
信息技术的难度是最大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支持的建筑工业化,是初级的工业化,是没有效率的工业化。而目前阶段,全世界没有一套成熟的信息技术体系,能支持当前中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这是一个重要而广阔的市场,有几家企业在大力开发。一旦成功,就会极大的促进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民筑友目前已经在BIM领域实现了“快”、“小”、“集成”的重大突破,实现了IFC文件输出小型化,也是行业第一家实现移动终端应用的企业,我们的信息技术从微观作业交互到宏观展示达到了不受制他人的技术手段,自主开发能力得到了具体项目及市场的检验,形成了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平台独有的解决方案,是针对中国复杂结构体系的比较先进的解决方法。
当然,技术问题不仅仅只有这么多,但以上是主要的。其它的技术问题,也会比比皆是,只有在实践之中认真研究摸索,才能解决。总之,装配式建筑现阶段的技术问题,比传统建筑业要多、要难,如果都克服了,技术就升级了。
中民筑友定位于装配式建筑领域的高科技企业,高度重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是装配式建筑实现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在技术上进行了重大突破,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率先突围,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是管理的升级
其实,管理升级的难度一点也不低于技术升级的难度。如不在管理上发力,装配式建筑企业的日子也会比较难过。传统建筑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明显不能满足要求,是项目驱动式的管理,这样就存在管理的持续性不足。而建筑工业化的管理是更高水平的管理,需要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环节进行系统筹划,每一个环节的失控都可能造成对全局的影响,他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的要求。
管理的难度首先体现在对全流程的把握上。传统建筑业,管理上是相对被动的,腾挪的空间也比较小。发包单位确定了图纸,施工单位按图施工,最多有一点局部变更,技术管理难度一般不大。而装配式建筑,要着眼于全局。我们有句话,叫设计奠定一切。就是要从设计开始,综合考虑工厂制造、物流运输和现场安装的难度,找出最优设计方案,不能单单的画完图就了事。
尤其是工艺图设计这一块,对设计行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目前,这个行业很专业的工艺设计师还很少,往往设计出来的工艺图要么难制作,要么难安装,要么成本极不划算。
如果一个建筑企业要想在全产业链运营上有所作为,必须首先下大力气克服设计的障碍,否则,设计不好,往下每走一个环节,碰到的都是问题和隐患。
解决好了全局的问题,就要在每一个环节上下功夫。因为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精益管理的问题。设计必须精细,只要有一点差错,工厂制造的产品就安装不上去,如果要修改,浪费的成本会很大。而工厂生产环节,是传统建筑行业最不擅长的,必须按制造业计时、计件方式管理,而不能用建筑业的承包思路进行。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个工位,用时、用材都要认真仔细分析,否则,会造成大量的用材浪费,人工浪费。
正因为管理的升级没有引起行业的高度关注,所以导致目前管理效率比较低,PC构件单方生产成本很高,也直接导致于装配式建筑成本比传统方式要高出不少。甚至有一部分人说,单体装配率越高、成本越高,这与制造业的基本逻辑是相违背的。任何一个规模化企业,工业化生产的成本一定会低于手工业生产。所以,不要因为目前这个结果来误导工业化建筑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快速提升管理水平,达到与装配式建筑相匹配的程度。
总之,技术的难度与管理的难度,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两大瓶颈。这些瓶颈在现实中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且阻碍着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来讲,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都还在起步阶段,如果能够把这两大瓶颈顺利解决了,整个行业都会更上一个台阶。中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工业化的大好形势。只有理解到位、思路到位、措施到位,真正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并努力在实践中检验,才有可能在这一轮装配式建筑的浪潮中取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