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除了引进先进设备外,还积极在设备工艺上的消化吸收,比如现在的兴发就已经能开发部分种类的大型挤压机,除了关键部件需引进外,其它配套附件都能实现自产。从原来引进大型挤压机,到后来引进关键部件,自己开发挤压机,维修挤压机,这样的企业不简单,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建筑铝型材产业确实已经非常发达,兴发等几个铝材企业的产品质量堪与全世界顶尖铝材企业品牌相媲美。
3、规范管理 积极整合
2002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对建筑铝型材挤压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截止到2008年底共领到生产许可证的建筑铝型材生产企业有545家,所以在产的建筑铝型材挤压企业不会超过580家。相关协会及管理部门这些规范市场管理的措施对规范建筑铝型材工业与市场、抑制假冒伪劣产品与提高产品品质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些铝材重镇还积极通过政策来拉动铝材产业的发展,如2008年广东省公布了《铝工业发展路线图》,这是中国地方制订的第一个指导本地区铝工业今后发展的很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规划,对广东省铝加工业的发展将起有效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国铝型材企业已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深层次调整,各企业也在不断随市场的变化积极整合提升企业竞争力。突出表现在铝型材企业重组兼并加快,大型企业越做越大,向着集团化、大型化、专业化迈进;普遍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组建技术中心,全国提升企业研发能力,装备向着大型化、连续化、紧凑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工艺技术向着流程短、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从2001年凤铝铝材厂的山水基地的建设就拉开了这场加速战的序曲,随后亚洲铝材厂的肇庆工业园的兴建,还有兴发铝业集团也积极在江西宜春、四川成都等地建设新基地扩充产能形成规模优势,大企业的规模化整合趋势这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未来,中国建筑铝型材产量仍将快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品种、规格不断增加,将表现出了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更大的突破。
二、建筑玻璃产业的发展
建筑玻璃产业作为门窗幕墙主要配套材料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国,据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平板玻璃总产量达6.6亿重箱(折合3300万吨),产能达8.5亿重箱。其中浮法产能达7.44亿重箱。平板玻璃总量已21年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50%以上。由此我们看到,在门窗幕墙配套材料领域,我们不仅仅是建筑铝型材生产的大国与强国,也是建筑玻璃生产的大国与强国。
1、建筑玻璃产业的崛起历程
中国建筑玻璃工业的崛起总的来说是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发展在1995年以前,这个时期属于中国建筑玻璃工业的成长期。国内最早由川玻引进第一条镀膜玻璃线。但真正推动玻璃行业发展的则是深圳的南玻集团,1991年,南玻引进第一条德国莱宝的镀膜玻璃生产线,后来耀皮、格兰特也相继引进了镀膜线。当时在广东珠江三角地区就有南玻、腾辉、骏雄、超艺、格兰特、耀皮、兴业7家厂商生产镀膜玻璃,国内其他厂商除了川玻那条线,还有早些就是洛玻,及山东几家企业和北方玻璃厂。
从这一时期我国建筑玻璃工艺技术水平上看,我国建筑玻璃行业整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建筑玻璃企业无论是质量、技术还是服务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1995年以前,国内中高端门窗幕墙工程大都选择使用的进口建筑玻璃,而且比例还非常大,来自法国的圣戈班(Saint-Gobain)、美国的福特(Ford Glass)、PPG、比利时的格拉威宝(Glaverbel)等国际品牌建筑玻璃企业几乎瓜分整个中国建筑玻璃中高端市场,国产建筑玻璃企业产品基本只能应用到中低端的门窗幕墙工程。此阶段,我们广大的建筑玻璃企业普遍属于学习期,特别是在一些需要进行深加工的功能型建筑玻璃领域,对我国企业来说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
第二阶段的发展在1995年至2005年之间,这一时期是中国建筑玻璃工业的快速发展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逐步迈进小康时代,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上游建筑玻璃工业的联动发展,使其在生产技术更先进、优势企业更有竞争力、产品科技含量更高和功能更趋向差异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影响,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南玻、耀皮、信义等大中型建筑玻璃企业通过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积极推行股份制,最终形成科、工、贸一体化的特大型玻璃集团。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企业集团与国际品牌竞争。随着国内建筑玻璃市场激烈的竞争逐步引导和促进了建筑玻璃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先进工艺得到逐步推广应用,中国建筑玻璃企业整体工业水平在生产规模、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
这一时期,已经掌握核心技术的国产建筑玻璃企业以优质低价在占有中低端建筑门窗幕墙市场的同时,逐步进入城市市场乃至一线重点城市中高端市场与国际品牌建筑玻璃企业进行竞争。由于建筑玻璃高昂的运输成本,很多功能性需求上越来越多的要按照工程定制产品,进口玻璃高昂的成本成为了国际品牌建筑玻璃企业无法逾越的难题。此外,国产建筑玻璃企业通过不断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艺,产品质量已经能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品牌产品。
第三阶段就是2005年至今。这5年来,国内工程基本不再使用进口玻璃,除非有一些很特别要求的工程,国产建筑玻璃企业全面占领了国内建筑门窗幕墙市场。特别是随着节能门窗幕墙的发展,具有良好节能效果的Low-E玻璃的开发大发展,国产Low-E玻璃由于补片快、周期短、服务好、产品质量又确实提升上来了,性价比极高,国内Low-E玻璃市场几乎被南玻、耀皮等国产企业所完全“垄断”。
2、玻璃产业近年崛起的几大关键要素
积极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国产建筑玻璃产业的超越与舍得投入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有很大关系。在引进是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斥巨资直接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如南玻集团,信义玻璃等企业在早期都花费了较大的代价去购买先进的生产线,如购买世界领先的德国莱宝镀膜玻璃生产线。此外,还引进了大量高顶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
二是合资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如耀皮玻璃通过与英国皮尔金顿玻璃合作,获取了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与生产线。此外,利用与国际资本的合作,充分利用资本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工艺水平,现在皮尔金顿的生产线甚至还不如耀皮玻璃的生产线。
在消化吸收先进玻璃生产设备水平上,中国企业做的尤为成功,并且还完成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研发创新。
如南玻集团现在已经可以制造镀膜玻璃生产线了,除了少数关键部件需要买进外,整个镀膜玻璃生产线从设计、生产、安装上基本都能完成了。
还有很多企业吃透国外先进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先进技艺,也只需买进关键设备就可独立设计制作高顶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了。随着我国浮法玻璃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创新,浮法工艺已成为我国平板玻璃生产的主导技术,逐步取代了垂直引上工艺和平拉工艺。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建成浮法玻璃生产线190条,其中全部或主要采用中国浮法技术的生产线近160条。
还有北玻,以前钢化炉设备基本是全部进口的,现在北玻已经攻克钢化炉的关键技术,十多米的高等级、高平整度的大型钢化炉都可以自行设计制作,截至今天,北玻钢化炉销售台数已达到2000台。在玻璃设备领域的形成突破后,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说中国建筑玻璃产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此外,在产品研发领域,中国企业一直非常注重研发创新。如南玻集团从一九九六年即开始了节能玻璃的研发和生产,成为最早的低辐射节能玻璃制造商,培育和引导了中国的节能玻璃市场,参与多项节能建筑、节能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和制定与修订。而且在镀膜玻璃、太阳能超白玻璃等节能玻璃领域中国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领先水平。
国内外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建筑玻璃企业生产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建筑玻璃及其制品除了在国内市场上完成了全面崛起外,在国际市场上也形成了突破,份额也是逐步增加,在原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在中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区域也开始有良好的表现。
三、铝板行业的成长与发展
1、复合铝板材料行业
复合铝板则是一种典型的铝制品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属于具有较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而且相比于市场上的铝单板,复合铝板在铝材料的使用上大大节约,复合铝板的用铝量只有铝单板的三分之一,而且研究表明,每万平方米复合铝板的能耗比铝单板低得多。
相比于铝单板等其他金属材料,复合铝板能够节约能源、降低白色污染、节能降耗,有利于环保,是一种新型生态绿色环保建筑装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而且产品的附加值高,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因此复合铝板被引进后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发展。
90年代初我国的建筑铝板幕墙十分流行复合铝板材料,市场需求量陡增,1995年以前中国复合铝板市场几乎由日本三菱、德国阿诺克邦、美国雷诺贝尔,以及台湾吉祥面板,这些企业占市场主导地位。当时所谓的国产复合铝板都是买进国外的面板进行粘接工序加工后形成的,企业赚的只是加工费,并不掌握滚涂面板生产等核心技术。
直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企业才开始从国外先进复合铝板企业的引进技术、生产线。西南铝最开始引进冷滚涂面板生产线,然后引进先进的滚涂线,通过一系列的引进后,国内复合铝板产业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复合铝板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部分企业还不断通过研发创新制造出更先进,更适应市场的新产品。
经过多年的努力,整个复合铝板行业开始形成充分竞争,国产复合铝板企业开始全面崛起。2000年以后进口的复合铝板企业日本三菱、德国阿诺克邦、美国雷诺贝尔等国外企业开始慢慢淡出中国市场,到现在基本没有进口企业的踪影了,随着几个优秀的企业,如华源、华尔泰等几个知名企业在国内形成全面的影响,国内品牌复合铝板不但成功替代这些进口品牌的主要产品,而且逐年扩大出口,进军国际市场。
近几年复合铝板材料已经逐步淡出了建筑门窗行业,特别是高层幕墙工程,在一些低层建筑和一些装饰为主的工程中还有部分使用。
2、铝单板材料在幕墙中的应用
铝单板大约在90年代初期被引入中国幕墙应用领域,早期由于中国面板工艺以及表面处理上较为落后,1995年以前铝单板几乎全部靠进口的,基本都是由澳铝喷涂加工的。
1995年以后,国内开始引进几条先进的喷涂生产线,形成了几家不错的厂家,如最早的东莞成功焗油、金边焗油等企业是国内较早突破铝单板喷涂技术壁垒的,他们取得了PPG、阿克苏等几个国际先进涂料企业的认可,在中国开始生产喷涂铝单板。随着几个香港企业家陆续在国内开设铝单板厂以后,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国内开始兴起大量民营单板喷涂企业。
材质轻、强度好,这些特点使得铝单板的生产应用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生产工艺、设备、管理、应用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铝单板作为一种优质材料越来越受到建筑幕墙以及建筑装饰装修各界的极大重视。2000年以后,铝单板大量实现全部国产化,同时国内几大建筑幕墙企业也都自己投资建设铝单板喷涂车间,沈阳远大、中山盛兴、武汉凌云、江苏合发等企业都建立了大型的钣金生产线以配套幕墙车间。
四、硅酮胶产业发展与超越
80年代初,随着中国的铝门窗产业的发展,建筑用密封胶产品也开始进入中国。80年代中期以后,建筑幕墙产品的引入又大大增加了建筑结构密封胶的使用。建筑结构密封胶早期在中国的引入,完全的舶来品,中国在建筑隐框幕墙以及硅酮结构胶领域技术上完全是空白,当时进口的单组分结构密封胶市场要卖到98元一支。具有制造结构密封胶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只有美国的GE公司、道康宁公司、法国罗纳公司、德国瓦克公司几家企业,他们的技术优势在中国建筑硅酮胶行业市场几乎占有垄断地位。同时中国没有一家相关产品的国家级实验室,每做一个工程的结构胶相容性试验都要远渡重洋到国外测试,检测要长达一个半月时间,与我们改革开放高速发展速度极不相符。
由于我国建筑幕墙工程量大大增加,进口结构密封胶的使用量大涨,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集中显现,幕墙工程使用结构密封胶不规范,假冒结构胶产品开始出现,走私密封胶产品数量大。1997年国家经贸委成立了硅酮结构密封胶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建材局、国家工商局、海关、商检局组成的办公室,对建筑结构密封胶的生产、进口、商检、使用、销售实施全面的管理。从此我国的建筑密封胶市场次序发生巨大的改观,进口密封胶企业在中国进行进口和销售实施认定和行政审批,产品要认定标识。产品代理销商售商业同时获得批准。从此我国的硅酮结构密封胶产品市场取得规范,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进口产品数量锐减,行业风气好转。同时对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认证,首批国内硅酮结构密封胶生产企业郑州中原化工技术研究所、广州白云站较厂、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厂等企业获得认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硅酮胶产品在建筑上广泛使用经验的国内少数几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在建筑硅酮胶产品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国产化方面逐渐取得了突破,并结合市场需求研发出一批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民用产品。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我国建筑硅酮胶行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产业化以来,国内一批建筑硅酮胶制造企业逐渐成长起来。国内企业打开技术壁垒后,相较于外资企业具有原材料、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的成本优势,价格优势成为了国内企业打开由外资企业垄断建筑硅酮胶市场缺口的重要武器。
由于硅酮结构密封胶是建筑幕墙使用材料,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强化建筑应用材料的管理,这种认定和行政审批第一次让国人了解到国产硅酮结构密封胶质量也是不错的,虽然此时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在中国依然占有市场主导地位,但是这个认定为国产硅酮结构密封胶企业彻底打破了进口企业对主流市场的垄断。
进入2000年后,国产硅酮结构密封胶企业开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杭州之江、广州白云、郑州中原、成都硅宝为代表的国产硅酮结构密封胶生产企业凭借以下三点优势异军突起,一举完成对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企业的超越。
1、积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国内建筑硅酮胶工业化起步晚,由于受体制的限制,硅酮胶主要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少数领域,从八十年代初一批国有和民营企业看到了硅酮胶市场前景,不甘于国家全部使用进口结构胶,开始自行研发硅酮结构密封胶,研发道路是艰难的,推广的路程是艰辛的,国内密封胶企业从开始研制产品,到后来行业全面接受国产建筑密封结构胶也经历了约15年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随着国内经济开始日渐腾飞,门窗幕墙市场的日渐扩大,国外企业由于拥有成熟建筑硅酮胶技术其产品占据国内建筑硅酮胶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在起步阶段由于技术设备方面的落后,只能采用分离式生产,这样落后的生产技术设备使得产品容易出现沙粒,均匀性差,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九十年代中后期,广州白云粘胶厂研制的全自动制胶流水线,杭州之江厂开始积极寻求引进先进生产包装设备,积极开展自主研发,根据自身工艺流程特点设计改造设备,工艺路线亦不断摸索完善。如今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不但拥有独特配方,还控制关键原材料和原料供应商,某些关键助剂由自己合成,形成了一定根据客户需求研发不同性能产品的研发力量。掌握了建筑硅酮胶核心产品生产技术,并形成自身的专利,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2、制定标准,构筑行业壁垒
1997年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部分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由于与中国建筑硅酮胶标准理解上的不同,部分产品指标因为不符合国内标准不能取得行业认定资格,不能在国内销售使用,如一直以来我们的建筑硅酮胶标准就过度注重强度指标,而较为忽略弹性指标,而国外建筑硅酮胶企业则恰恰注重胶的弹性指标、抗老化度。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不是做不出高强度的建筑硅酮胶产品,但是由于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多为跨国大型企业,需要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它不太可能仅为中国这样一个区域市场去改变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这个时候,在中国建筑硅酮胶市场,进口建筑硅酮胶企业开始进入困惑时期。国内建筑硅酮胶企业正是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快速发展,占领了国内主流市场。
3、成本优势,物美价廉
国外企业凭借早期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几乎垄断了国内建筑硅酮胶市场,特有的优势心理使得它们提供的服务有限,价格还相当昂贵,赚取较高的利润。在行业成长期,为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适当的价格竞争是有利于市场扩大的。与达到同一认定标准的国外产品相比,之江等国产工业企业的建筑硅酮胶产品相较于国外同类产品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可谓是物美价廉。以杭州之江为首的一批国产有机硅生产企业通过适当的价格战打破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促进了中国建筑硅酮胶市场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内建筑硅酮胶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曾经由外资厂商占主导地位的岁月已经不复存在,如今杭州之江、广州白云、郑州中原、成都硅宝等一线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在促进中国建筑硅酮胶产业国产化的道路上有着卓越的贡献,都逐渐确立了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
五、门窗五金配件业发展
门窗幕墙配件是门窗幕墙整体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门窗幕墙的外观、功能、安全性能等,因此它是门窗幕墙重要一部份。它的设计要求严谨、工艺要求精良、品质要求严格,因此门窗幕墙配件业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
国产五金配件起源较早,早在90年代初广东开始流行铝窗时就有了铝窗配件,但是由于窗型较老,当时的铝窗配件只是一些普通滑轮、月牙锁等。但是后来由于铝窗由于走薄壁的路线,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塑窗随之崛起,特别是在北方较为流行,山东及北方等一些城市开始做的塑窗配件,当时还做的比较好,但是后来为了降低成本塑窗配件质量也不尽人意。
多年以来,中国的门窗配件业都处于比较低端的发展阶段。一是受于国人的消费观念影响,很多人认为门窗配件能用就行,美观性要求差,性能要求不太加以选择。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门窗幕墙市场急剧扩大,门窗幕墙配件需要巨大,广大的门窗幕墙配件企业市场上有什么就生产什么,不愁销售使得大部分的企业只管埋头制造,不求设计创新。
而国外企业则不同,他们会系统研究门窗幕墙配件,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功能性需求,不断通过门窗幕墙配件改善门窗功能,因为有高档多功能的配件才能有多功能门窗,因此他们不同品种,不同性能的五金配件层出不穷。从而使得我国很多重要工程都大部分使用高额的进口五金配件,国外配件品牌占据了中国门窗幕墙配件领域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中高端领域。
德国诺托、法国飞高FERCO、德国格屋GU、德国丝吉利娅、意大利吉思等进口配件企业进入中国配件市场后,他们带来了全世界最新的如平开内倒的欧式系列配件,中国当时是空白的,他们的窗型配件占据了配件市场主导地位。
1、 门窗配件的产品突破
随着中国经济、中国制造的逐渐崛起,在90年代后期,随着一批欧式门窗进入中国,一部分欧式门窗配件也销售使用到国产门窗上。德国诺托、丝吉利亚、意大利吉斯等企业的产品开始使用在国产们长上,大大提供了国产门窗的使用性能和售价。中国一批门窗幕墙配件企业也随之成长起来,我国门窗幕墙配件业已从单一、传统、落后的小五金、小企业、小行业发展成为多门类、多功能的现代新型配件产业。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中国配件企业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以前,中国配件企业是没有自己专利的,大多是模仿抄袭国外企业产品。2000年以后,一批优秀中国企业在研究国外先进的工艺,进行消化吸收,有了很多原始创新的东西。现在创新最厉害的配件企业已经是中国配件企业,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已经脱颖而出,
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种较全、质量可靠的门窗幕墙配件生产体系。像东莞坚朗五金制品、广东合和门窗五金配件厂、香港立兴杨氏五金厂、山东国强门窗五金厂等国产配件企业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大力创新,建立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从广大的配件企业中脱颖而出,更是在中高端门窗幕墙配件领域与国外企业展开了强劲的竞争。东莞坚朗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涵盖建筑门窗(钢、铝、塑、木)各类门窗的五金附件。还有建筑幕墙点驳接幕墙的钢索、钢拉杆、驳接爪等结构件产品,近几年,他们的产量翻翻,产品还出口到国外。
回顾中国配件产业成长的历史,真正带动中国配件产业崛起的其实就是这两个进口品牌他们进入中国以后给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窗型理念,如平开内倒窗,即可平开还可内倒,过去是我国连听都没听过的。后来丝吉利娅也相继进入了中国,他们对中国早期配件业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这三家一直以来都是品牌信誉度比较好的企业,他们对中国现代配件业的崛起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启蒙与推动作用,他们的很多理念在影响中国配件市场、很多做法在服务于配件产业,对中国配件产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当然,目前我们还仅仅是暂时超越,还并没有取得绝对优势。门窗幕墙配件行业作为整个门窗幕墙领域被国外配件品牌长时间占据市场优势的行业,国际配件品牌从9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步占据了门窗幕墙配件市场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中高端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他们在中国市场拓展的同时,他们的技术、观念对中国门窗幕墙配件业的崛起,对中国门窗幕墙配件企业的提高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尽管我们现在逐步完成了学习、消化、成长的过程,但我们目前还只是在数量上形成了超越,这只是因为我们更适合中国市场而已。国外配件品牌在较长时间内还是会有它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的,真正在产品质量、品牌美誉度方面,我们广大国产配件企业与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在一段时期内国外配件品牌在中国还是会存在广泛的生存空间。
配件企业能崛起除了他们本身各有特长外,与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国产企业成长也是息息相关的。欧洲各国普遍都只有一种气候条件,如德国就是一种气候条件,只需要配合该气候条件功能需求的少量几种窗型就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西北一年难得下几场雨,江南常年有雨但少尘,水密性相对就要做的更好;东北要防严寒。整个中国这么复杂的气候条件,仅凭一个德国的欧式系列其实是满足不了中国这么复杂这么多样气候条件需求的。欧洲制造业最大的优点就是标准化做的很好,但正是因为标准化程度太高,相对单调的产品品种不容易满足中国如此复杂的气候条件,如此多样化的需求。
2、门窗配件产品的未来
2000年以后,在中国这种断桥铝窗大面积崛起后,在德国欧式(配件)槽的理念影响下,中国的这四家企业难能可贵的是,在消化德国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国情做了很多原始的创新。根据中国气候条件的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设计的个性化,在低成本优势的前提下努力创新开发了很多窗型去适应不同的需求。
2005年以后,有一批国产配件企业茁壮成长起来了。但是在中国配件企业里面最有代表性的,最有特色,能形成最后突破的还是坚朗、合兴等四家企业。这四家企业在消化了借鉴了欧洲的经验后,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特点做了很多创新。不但是在品质上做的好,在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方面,很多品种上比国外企业做的更完善。所以说这几年逐步上来,实行全面超越并不奇怪。
2005年以后,随着中国模具工业全面崛起,从而加速带动了我们配件产业的崛起。配件的核心就是模具和表面处理。模具的冲模、压铸模等都达到世界级水准了。我们的表面喷涂工艺,如喷粉、电镀工艺等方面,很多企业都引进了先进的电镀线、喷粉线,电镀、喷粉工艺也确实实现了整体提升。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再经过我们的消化吸收,实行了配件产业的全面超越。
六、设备行业发展与持续进步
早在90年代以前,国内门窗幕墙加工设备是以购买进口为主导,如购买德国耶鲁、威格玛公司的机械加工设备。中国企业仅仅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1988北京的航空部625研究所开始研发生产铝门窗加工设备,并在铝门窗企业广泛使用,之后河北、山东、江苏等地也陆续有企业开始生产专用加工机械及加工磨具。1995年左右,国内门窗幕墙配套设备逐渐形成三个板块,一个是以顺德金工机械厂、锦兴为代表的广东板块;一个是以济南天辰机械厂、济南德佳机械厂、光明机械厂为代表的山东板块;一个是以北京平和机械厂为代表的北京板块。
这三个板块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准的提升,特别是很多相关配套产业的水平逐渐提高了,在区域内形成良性竞争,诸多相关配套产业逐渐完善,在板块区域形成一个以门窗幕墙配套设备为核心的产业链。而且我们也看到在大型幕墙加工中心设备领域非常明显差距,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引进了很多先进生产设备,如德国耶鲁、威格玛、意大利安美吉、意大利飞幕、瑞士百事达等进口知名品牌设备。
近几年,中国的设备企业非常注重研发自己的加工中心,根据中国幕墙的使用特点,积极吸收国外设备的优点。先后有济南天辰机械、北京平和机械、顺德金工机械等企业研发出了中国的三轴、四轴幕墙加工中心,设备制造精良,使用方便,可靠度强,从此结束了中国大型幕墙专用加工机械全面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特别是近几年,中国门窗幕墙配套设备领域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势。
回顾我国建筑门窗、幕墙、铝型材、建筑玻璃、五金配件、建筑密封胶行业的各类专用加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在2005年以后就开始广泛很少进口高价格的专用设备了,除非一些特别高精尖的设备。
来看看今天我们门窗幕墙设备领域的成就:
在门窗、幕墙加工加工领域:普通的门窗切割锯、组角机、仿型铣、组合钻等设备,以及各种类型的专用磨具、胎具、夹具等全部可以自主生产。国内的天辰、金工、平和等企业已经自行设计制造了幕墙加工中心和铝门窗组角加工中心,在尖端设备领域实现了突破。目前,除了个别高精度的、特大型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加工中心还需要进口外,我国的门窗专用加工机械设备厂已经能够完成国内95%以上的制造业务,且设备制造精度高,设备维修成本大为降低。而且今天我们觉得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中国门窗幕墙配套设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今天中国的门窗加工机械已经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已经出口欧洲、亚洲、美洲等到国外市场。
1、在铝型材专用设备领域:
国产的铝型材挤出设备国产率大为提高,1800吨以内的挤出设备在广东南海、顺德生产,且设备精良;可靠性强,据使用的企业反映,国产设备比原来台湾设备还好用,幕墙国产的2500吨设备也开始制造。在特大吨位级8000吨以上,以及高精度基础设备我们与国际顶级的德国西马克、日本的雨步等还有一定的差距。
铝型材企业的全自动化阳极氧化线、全自动电泳线、全自动氟碳喷涂线、全自动粉末喷涂线已经在全国各个铝型材企业普遍使用,其中除个别关键设备外全部为国产化设备。
2、 在建筑玻璃领域:
中空玻璃加工设备、玻璃清洗设备、玻璃自动切割设备、磨边设备、玻璃钢化设备等深加工的机械基本都能国产化。南玻集团现已经可以制造Low-E镀膜玻璃生产线了,除了少数关键部件需要买进外,整个镀膜玻璃生产线从设计、生产、安装上基本都能完成。洛玻以及开始在海外承接大型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北玻钢化炉销售台数已达到2000台,攻克了连续钢化炉的关键技术,十多米的高等级、高平整度的大型钢化炉都可以自行设计制作。截至今天,在玻璃设备领域的基本形成了全面突破,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建筑玻璃设备产业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 在建筑硅酮胶领域:
搅拌机、反应釜、真空设备等制胶专用设备,全密闭性工艺路线我们国产建筑硅酮胶企业已经能根据自身工艺流程特点设计制造设备。近几年根据国内建筑用胶需求量不断加大的情况,先后有广州白云粘胶长、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厂、南海金叶硅胶有限公司,广州高士有机硅化工厂等企业陆续使用连续化自动制胶设备,企业制胶产量大幅度提高且产品质量也有所保障。
4、 在建筑门窗检测设备领域: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要求的各类门窗幕墙检测设备全部自主研发,门窗气密、水密、强度三项物理性能设备,门窗保温、隔声、采光性能检测设备,门窗各种五金件、橡胶、塑料配件检测设备等等。检测设备不仅精度高,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使用方便可靠。这些设备广泛有用于国家质量监督、产品质量检测、企业研发等各个领域,甚至还出口到国外市场。
七、检测行业的逐步配套完善
国际上门窗检测发展也较晚,其中英国的门窗检测标准出台是比较早的,但也只有一套钢窗的检测标准,因此早期国际上做门窗检测基本都是参考国外标准。对我国新型门窗发展影响较深的邻国日本在门窗检测方面时间也不长。
国内门窗配套检测从1980年开始,1980年之前针对门窗的性能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检测的。最开始的门窗检测还谈不上有什么标准,国内当时也还没有出台相关的门窗标准,只有一个依据,那就是在门窗上堆放重物,抗压能力能达到每平方米70公斤。
1986年,我国开始组织研究适应国内气候应用的门窗检测方法与相关门窗检测设备。最初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从日本买了一个二手的门窗的物理性能三性检测台,并在全国范围内代表国家最高的权威机构开始从事门窗检测。也正是在这次检测之后,我国第一次出台了自己的门窗性能检测相关标准,建筑门窗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标准三本同时出台,当时叫空气渗透性检测方法、雨水渗透性的检测方法、抗风压性能的检测方法。从此以后,我们门窗行业也有了自己的检测方法与检测参考标准,对提升我国门窗产品质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1989年以后,国内部分单位也开始陆续引进与研发相关的门窗实验检测设备并成立了门窗检测中心,如广东建科院、上海建科院、河南建科院等陆续的在全国各地检测中心就可以做门窗检测了。门窗检测方法与标准也逐渐丰富与完善,如隔声、保温性能的检测。
国内检测仪器行业的发展从起步开始就定位较高,由于早期我国是参照日本门窗标准的,所以从一开始引进日本设备到后期的发展基本都是同步的。
门窗检测行业的发展一直到2000年都是比较规范的。 门窗检测在绝大多数以地方已经可以由龙头企业或相关地方部门来做,而且各地的监督站、各地的建科院、建设厅都以实行相关的监管,并在此阶段由技术监督局实施了门窗生产许可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铝合金门窗行业健康发展。
在我国早年幕墙检测大多是到国外的检测中心,依据的也是国外相关地区的标准,早年幕墙检测比较多检测中心有美国的佛罗里达检测中心、新加坡国家检测中心、香港幕墙检测中心。中国的检测中心按照国际的幕墙监测的方法去研究摸索,与国外机构与企业的交流逐步形成了我国自己的检测方法。
幕墙的第一个检测标准是1994年的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标准,最后幕墙的三性检测方法与幕墙的产品标准逐步出台,从那时开始幕墙的相关性能要求才有据可依,以前做相关幕墙工程检测完全是参照国外的指标。随着1996年的《玻璃幕墙施工规范》的出台,发展至 2003年的《金属与石材幕墙施工规范》出台,幕墙检测方法与检测标准开始逐步完善与规范。
由于中国幕墙市场巨大,并不断出现新、奇、特的幕墙,幕墙的检测量相对越来越大,国内幕墙检测设备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2006年以后的幕墙检测台大都在21米高度以上的大型的检测设备。目前国内能做门窗检测的机构已达千余家,能做幕墙检测的机构上百家。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1996年10月20日 编制本公司企业标准Q/HZB02-1996《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开始实施 5月18日 公司开业,六月中旬开始将“中性硅酮胶”投放建材市场 2月27日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萧山支局颁发《营业执照》,注册号:33018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建筑用铝材一般经过表面处理才能投放市场。建筑铝材的表面保护方法,当前不外乎3种:(1)阳极氧化,20世纪50年代已引入铝合金门窗,至今仍是铝门窗方面常用的表面处理措施;(2)阳极氧化后电泳丙烯酸树脂,日本在20世纪6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耀集团)总部坐落于著名侨乡福清市西郊福耀工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