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茨设计中心
这是一座
玻璃展览大厅,最初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把空气的体积减到最少。托马斯·赫尔佐格在设计中首先制作了这一地段的城市设计模型,然后将模型放在风洞中进行仿真实验,以此模拟由城市现有轮廓和当地气候条件影响下经过新屋顶的气流状况,即把建筑设计成流线型直接基于当地气候的背景分析。
中心的室内高度限制在12米以内,屋顶
结构设计成一个扁平的、全部由玻璃表面覆盖的拱形结构。为保证展示区高标准的
采光质量,而且使室内热舒适度提高,又不增加额外的能耗,托马斯·赫尔佐格与巴腾巴赫事务所合作开发了一种新
构件用于透光屋顶上。这种构件是将一种
塑料格栅装配在屋顶
面板上,通过复杂的反射、折射,仅使来自北向的漫射光能够进入建筑,而把南侧直射光屏蔽掉,避免夏天室内产生过热现象。
为保证在不适宜的气压下废空气逸散,林茨设计中心扁平,进深大,在屋顶的顶端设计了一个阻流板式的封盖物,利用文氏管效应来保证室内空气逸散。由于材料的选择也是生态建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待地方的传统材料并发掘它的生态价值是托马斯·赫尔佐格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钢和玻璃在德国近现代建筑中有着特殊地位,而同时这些材料施工快、可循环性高、施工能耗低、对施工场地要求小,可适应未来功能的变化。
世博会大屋顶(2000年)
作为2000年世博会举办地,德国汉诺威的天气条件不是非常适合室外活动,因此露天平台的使用率很低。而世博会需要露天平台,一方面可以作为室内展馆的补充;另一方面,很多活动都需要在室外场地举行。
由边长约40米的正方形独立伞盖结构单元,构成了这组大屋顶。巨大的透明屋顶界定和遮蔽设计地段。于是,很多公众性的活动能够在露天环境中举行,不会受到不良气候的影响。由于没有侧墙,这组大屋顶下的空间是完全开敞的,特性鲜明,不会与周围的展馆混淆。
具体来说,首先这组大屋顶由通透和闭合的两个部分组成,尺度较大,适合体现
木材建造的新工艺,而且木材是一种可再生的材料。其次,木材材质的自然性,可以使人们很容易地感受到露天和自然氛围。
200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自然技术技术的概念是通过最新的结构技术和屋顶的
膜结构技术体现的。托马斯赫尔佐格认为,通过现代制造工艺与手工艺的结合,可以使大屋顶成为一种用木材和膜结构体现的高科技建筑。伞盖式独立结构的特点可以依据将来的需要,扩展成不同的大屋顶体系。这种灵活的
平面布局,在未来建筑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因功能变化的要求,提高建筑功能的灵活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节能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