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专家解读《“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大地震是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类目前虽然还不能阻止和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但是可以依靠自身的智慧从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中不断总结、研究和提高,从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最大限度减轻未来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摘自《“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
研究角度四:不同年代抗震设防标准
报告提出——
·随着社会年代的发展进步,我国抗震设防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本次特大地震的实际烈度远高于房屋抗震设防烈度
·不同年代按不同抗震设防标准修建的房屋,震害明显不同
根据抗震规范对大震进行超越概率计算的结果,当实际影响烈度超过设防烈度的1.5度时,房屋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变形无法承受,倒塌在所难免。
专家解读
四川省建筑科学设计院总工程师李琇
简单而言,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共经历了四个 “版本”。第一次是1974年版的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976年唐山地震发生后,《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1978年进行了修改。1989年版增加了对6度区的抗震设防要求。2001年则提出了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原则。
重建对策建议
严格执行现行抗震技术规范,坚持抗震审查制度。
地震后,国家提高了灾区抗震烈度,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茂县建筑设防标准提高到8度。灾后重建中必须加强施工图的抗震专项审查,实行抗震审查一票否决制。
研究角度五:使用不同建材的房屋
报告提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抗震性能差
·水泥、混凝土标准改变后,房屋震害减轻
·不同的墙体材料,房屋震害差异较大
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抗震作用较好;框架填充墙所受震害则比较严重,但也有规律可循,无筋墙体震害大于有筋墙;农村自建房墙体大量使用的“干打垒”形式抗震能力差,这类房屋倒塌普遍。
专家解读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叶跃忠
从我们研究的结论看,建筑材料在地震中的表现与房屋结构的关系非常大,这次地震烈度太高,房屋结构因异常超限受力而垮塌,更不能奢望完全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来承受如此巨大的破坏力而使建筑物保持完好——建材有再大拉力也很难拉住结构的变形。但并不是说,建筑材料在抗震设计上没有效用。比如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用在钢筋混凝土里,它不是在烧热状态下变形的,材质很脆,抗冲击力就不强。而改用冷轧带肋钢筋就好得多,它的粘结力和强度是冷拔低碳钢丝的3-6倍。因此,我们将从增强建材的延展性来研究、推动应用。
重建对策建议
积极推动抗震防灾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加大对建材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组织生产。加大执法力度,防止不合格建材流入市场。鼓励和引导使用抗震性能好的新型墙体材料,替代部分落后墙体材料的使用。
积极推动抗震防灾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高重建工程科技含量,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工程抗震防灾能力。重点推广运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轻钢结构、钢结构等技术和体系。
房屋震害五大原因在研究中渐渐清晰
《“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共8178字,薄薄15页纸,凝结着专家组专家们近1年的心血。“同胞们在灾难中遇难了,应该换来我们的安全意识,让活着的人更加安全地与灾难对抗。”省建设厅总工程师田文道出展开调查的原因。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迅速奔赴灾区的诸多专家队伍中,有这样一个专家组:人员大多头发斑白,他们是我国地震、建设、规划、勘察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在灾区开展对房屋震害调查、安全应急评估、专项房屋结构鉴定等工作。
“我们最初的工作安排,就是调查灾后房屋毁损情况,对房屋进行安全评估,为下一步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依据。”田文说。但是,随着汇总的信息越来越多,大家都觉得有必要再梳理一下,深入研究灾情,为未来提供借鉴。
2008年5月25日,“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成立,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在内的10多位国内相关行业资深专家参与。1个月后,专家组扩大成20多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就是第二批加入的。
深入调研,20多次讨论,轮廓渐渐清晰,新发现也多多。“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强地震是造成房屋毁损的主要和直接原因。”冯远介绍,此外,抗震设防标准、房屋结构、场地选择、建筑材料也是影响房屋安全的主要因素。密集的讨论后,房屋建筑震害的五大原因确定下来。
调研中还有新发现。曾经大家都认为,框架结构是比较成熟、比较安全的,但是在震中地区,大家发现有框架楼趴下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框架柱先于框架梁粉碎性破坏,这是因为巨大地震波竖向作用。“过去我们的框架结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抵抗水平震动、水平负荷的作用,今后不能忽略竖向震动的作用。”专家们对此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王代林)
与会专家看《报告》:研究成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策建议需要进一步细化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教授 宋波
这篇报告篇幅很短,非常精炼,对于震害的分析非常全面,对地质构造及场地条件、结构、建筑材料等对震害的影响因素分析也比较周到。
报告还从汶川地震中发现了一些新情况,例如“在对不同类型房屋和结构的震害研究表明:框架结构中,出现了框架柱先于框架梁破坏的现象”,这在以前的地震中是很少发生的,这个研究结果对于今后抗震设计规范的完善无疑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报告的对策建议也很全面。报告中特别强调的“要统筹兼顾,严格规划选址,避免场地对房屋的不利影响”很有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中,一方面,对策建议需要进一步细化,另一方面,各地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人员,保证相关措施的落实。
建筑结构和材料不应片面追求高档
河北省唐山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 孙庆森
这篇报告很全面,对于四川灾后重建具有很实在的指导意义。
以唐山的经验来看,“严格执行现行的抗震技术规范,坚持抗震审查制度”意义非常重大,这在报告中也加以了充分的体现。同时报告中提到“随着社会年代的发展进步,我国抗震设防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完善”,这点我很赞同,事实上报告中提到的众多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形式较当年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中的建筑形式就有了巨大的进步。
不过,虽然现在国力强了,也要强调注意建筑成本问题,还要注意不能在建筑结构和材料上追求高档,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抗震技术规范,坚持抗震审查制度,一些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和材料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抗震效果。
更多相关报道请进入 中国幕墙网幕墙“设防重于泰山——对话建筑抗震”5.12专题
下一篇:专家详解决定房屋抗震性能四大关键因素 |
|
- 论坛热帖
- 最新产品
- 展会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