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和改造热潮中,出现了一种导致城市环境和生态恶化但又尚未引起注意的现象,这就是愈演愈烈的“水泥化”困境(见注解)。昨日,记者在江西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看到,省政协委员陈玲珠提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议。
焦点:城市“水泥化”将带来多方面的负效应
“水泥化”加重城市“热岛效应”
建议指出,城市“水泥化”加重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水泥化”的地面、屋顶、墙面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对太阳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向周围环境
辐射和释放,同时绿地和地面的减少造成蒸发作用减弱,大气中的热量难以散发,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郊区气温,这就是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的“热岛效应”直接影响居民的舒适度和身体健康。
经研究表明,环境高于28摄氏度时,人们就会有不适应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摄氏度,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此外,高温还可加快光化学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加重城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城市内涝
“水泥化”的地面、道路和墙面对粉尘的吸附力差,使城市容易产生悬浮颗粒物污染,加剧了大气污染。而“水泥化”的表面还会反射噪音,进而加重城市的噪音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城市土地“水泥化”,人为
隔断了水体和土壤的循环交流,于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原先可以渗透进地下的雨水无路可走,
排水管来不及排,遇雨即淹、小雨小淹,大雨大淹,造成城市内涝的发生。
造成水体污染 影响生态平衡
“水泥化”的城市地面吸收雨水受阻,遇下雨就满地积水,地表径流污染严重并且直接排入河道或湖体,从而污染河水、湖水。另外,由于水泥化铺地会毁灭地表生态,尤其是地表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这样的地面将无法对散落地表的有机质进行分解、净化;还会影响城市植被的根系发育,使之生长不健康甚至死亡。
建议:建设绿色生态城 应对城市“水泥化”困境
硬化地面改为生态地面,屋顶和墙面也应“透绿”
陈玲珠委员建议,在建居民小区、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公园、等城区公共场所用可透水透气的吸水砖、孔型或环型砖铺地,使地面既能达到硬化目的,又能够使大地恢复“呼吸”等生态功能。
另外,屋顶上种植植物,水泥墙面种植爬藤类植物,一方面可改变空中景观,体现现代城市风采;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保护生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遮阴覆盖、降低室温、噪声和城市热岛效应,对节水节能、保护屋顶结构和延长
防水层使用寿命等也有好处。
城市绿化覆盖率需要不断提高
陈玲珠委员指出,随着城市建筑规模的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需要不断提高。陈玲珠委员建议在城区的土地上开展绿化工程,恢复本土植被、恢复自然草地、灌木,使城区回归自然,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城市土地土壤的生态作用,另一方面绿地中的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断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恢复城市水体与岸边的自然生态阶梯
陈玲珠委员还建议,应该拆除水体岸边的水泥表面,恢复水体与岸边的自然生态阶梯,以便恢复水环境生态。在水体整治中创造条件,实现水边、水中、水底的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水生态,通过生物链的作用,消化和吸收内外污染源,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节能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