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6日、28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信息资源整合课题组组织的《幕墙》建筑设计专项信息资源整合研讨会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信息部部长卜一秋主持。 《幕墙》建筑设计专项信息资源整合项目,是由北京建筑设计院和华标盛世信息咨询
2008年8月26日、28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信息资源整合课题组组织的《幕墙》建筑设计专项信息资源整合研讨会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信息部部长卜一秋主持。 《幕墙》建筑设计专项信息资源整合项目,是由北京建筑设计院和华标盛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来共同启动的,旨在对幕墙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合理的整合,让建筑师和设计院对幕墙能有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使建筑师在进行幕墙选择和设计时,能够快速便捷地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中国建筑师品材料手册》编委会主任梁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郑金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科技质量部部长郑实,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常务理事班广生,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赵西安,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专家姜仁,玻璃协会专家刘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叶依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A8工作室主任苑泉等专家,以及幕墙企业的相关负责人。 会上,各行业专家对该信息整合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成为沟通建筑师与幕墙企业的重要纽带。同时专家们也指出,这个项目将会很复杂,会遇到很多困难,针对这些困难,各位专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研讨会最后,行业专家、建筑师和企业代表对该项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整合的资源包括设计的理念、功能的解决、技术、产品等。幕墙专项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就是要为建筑师提供信息资源,为建筑师的设计提供服务。” ——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郑金峰 郑金峰首先介绍了幕墙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他说,中国的幕墙在80年代后期才开始起步,但20年来幕墙的发展很快,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单一到多品种。目前,中国幕墙每年的产量都是五六千万平方米,这个量是相当大的,已经相当于世界产量的2/3以上。中国幕墙已经完成了一个历史阶段,那么对幕墙信息资源的梳理和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郑金峰认为,20多年来幕墙方面的文章和资料很多。在幕墙的概念上,设计院的建筑师有基础;在案例方面,幕墙厂商有很多。而在技术方面的文章,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可就是不成体系,那么如何收集整理这些资料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对幕墙概念上的理解,不光要靠设计院的建筑师,还要听取专家和厂商的意见。 “与其他项目的资源整合相比较,幕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也是建筑师在做设计的时候比较棘手的课题,因为幕墙的材料、体系和厂商有很多,而要把它们整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科技质量部部长郑实 郑实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幕墙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只是一个装饰的东西,而是最基本的材料和围护结构。那么,在幕墙扮演这么重要的角色的情况下,我们的建筑师还是这么简单地了解幕墙,就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随着北京高层和超高层的发展,一个幕墙体系的成败可能会对建筑的成败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幕墙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郑实说,从以往的经验来讲,建筑师做的设计和幕墙厂商是不能很好地相结合的,因为建筑师看重的是效果,而厂商往往是要推销品牌。这个课题除了吸引不少专家以外,一定也吸引了不少幕墙品牌厂商,而资源整合的最终结果是要得到一个很方便、很有效的检索系统。这个检索系统不仅仅是以往的一本书,而是电子的东西、是可以修改的矢量的东西。郑实希望,这项资源整合体现的应该是一个公共资源,而不是某个品牌厂商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但厂商的利益却是要通过这个公共资源来实现。 “建筑师需要幕墙信息方面的资料,而目前如何选择幕墙是缺乏标准的。这个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是要非常丰富,但如果光是把产品列出来是没有意义的,那充其量是材料画册。”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常务理事班广生 班广生主要谈了对幕墙信息资源整合进行定位的几个方面。第一个是范围,因为幕墙结构和墙体是有区别的,并且要包括材料、技术等,因为幕墙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而是一项工程,它不是幕墙公司的设计产品,而是体现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第二个是渠道,除了国内幕墙,也要涉及到国外的材料,因为资源来源非常重要;第三个是定位要有深度,节能建筑、健康建筑都要落实到实处,并且整合过程要注意技术要求;第四个是标准规范,建筑师虽然不喜欢僵化,但标准是创新的基础和依据,只有确保安全指标和技术指标,才能把东西做活,才能做到以创新为目标。 另外,班广生指出,幕墙信息资源的整合不光要靠企业,还需要有一个好的专家队伍。我们都看到过一些资料书,可里面的信息都已经过时了,已经不符合现实需要了,这就需要专家把关。而在编辑过程中,还要注意变化因素,标准、规范或环境变化了,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就都要改变,不然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幕墙具有两重性,它既是工程,又是产品。说它是工程,因为它是每一个建筑里的分项工程,最终完成的工程项目是它的代表;说它是产品,因为它是各个幕墙厂商根据自己的生产经验、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制造出来的。”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赵西安 赵西安认为,幕墙既是产品又是工程的两重性,使这项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不可能单一化,至少要分三大块。第一块是材料和产品,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和零配件,其编辑方式和其他课题大体相同;二是幕墙系统,这方面要以各个厂家为单位,介绍它们的典型产品,这部分供建筑师选材选产品使用。第二块是工程实例,这要分两个部分,一是面料的划分,因为幕墙最终体现在表面的材料,所有的效果、色彩、质感、线条等都是从面料体现出来的;二是从自身结构来划分,因为当今结构形式变化最多、花样最多的就是幕墙的自身结构,它充分体现了幕墙的新颖性和特殊性。第三块是建筑师要进行设计,虽然建筑师不能做全部的设计,但也不能不做。 “针对幕墙搞这么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是很有意义也很必要的。10年前我也曾为这个系统的建立做了2年的工作,可最终失败了,但就目前的技术和人员配备而言,我认为完成这个项目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专家姜仁 姜仁指出了这个项目的三大难点。第一个是主体问题。现在的主体定位是建筑师和设计院,但建筑师和设计院并不是搞幕墙设计的,换句话讲,真正搞幕墙设计的在企业。一般我们实际工程的操作情况是,建筑师出一个概念,幕墙厂要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进行细化,而细化后的结构尺寸可能都要发生变化,也就是整个节点都变化了。因此要考虑如何把建筑师和幕墙厂结合起来。第二个是构造问题。幕墙可以说是产品,也可以说是工程。从构造上来说,不同工程通用的东西并不多,现在幕墙厂每个工程的节点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幕墙的细部构造都很难统一地表现出来。第三个难点是幕墙到底是产品还是工程。这个问题从幕墙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争论。从国际大环境上讲,幕墙是具有双重性的。管理上可以按产品去管,但操作上却是与工程相同的。 姜仁对资源整合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建立一个幕墙企业的数据库;二是建立和幕墙相关的供应商数据库;三是要建立幕墙物理性能方面的评价系统;四是要有结构计算和热功计算;五是要对幕墙的主要产品进行分类。 “幕墙方面现在还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因为一些材料商提供的材料和所说的材料是有差别的,而且在软件链接方面也是有问题的。”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信息部部长卜一秋 卜一秋认为,建筑设计行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覆盖面广,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二是专业的深化,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三是技术的深化发展,专项技术研究日益深入。而技术的支持对建筑设计的发展也日趋重要。卜一秋觉得,一个优秀建筑设计产品的实现离不开建筑师对技术和产品的深入了解,也离不开建筑师对技术和产品的个性化要求。我们的建筑师每时每刻都在接收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是海量的。我们的信息整合工作就是要做一个信息中转站,把这些信息有序地、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建筑师,让建筑师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及时准确地得到信息。 可以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近些年在信息化建设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05年院里就建设起了数字图书馆,这个图书馆能够给建筑师提供各种各样分门别类的建筑信息资源。卜一秋希望,幕墙信息资源整合能够在遵循建筑设计系统框架下来完成。 “幕墙信息整合项目是基于建筑设计院和建筑师的需求,以及建筑设计院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来进行的,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要搭建建筑设计与建筑材料设备的信息高速路和直通车。” ——《中国建筑师品材料手册》编委会主任梁进 作为《中国建筑师品材料手册》编委会主任的梁进,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说,建筑设计与建筑材料设备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和建筑材料在信息交流中是有欠缺的,是缺乏流畅性的,因为建筑师的需求和建筑材料设备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起来。他希望通过这项信息整合工作,能够把建筑设计与建筑材料设备有效地连接起来。 梁进介绍说,建筑设计院的信息化建设从概念上讲分两大部分,一个是信息技术,另一个是信息资源。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理解为建筑师应用的各种专业软件和设计院的管理系统,而信息资源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专业数据,这些专业数据对建筑设计来说,起到的是支撑作用。从建筑师的设计角度讲,他们需要大量专业的、各个方面的基础数据,来为他们的建筑设计创作做基础。建筑设计院是建筑师的群体,它承接着各种各样的设计项目,所以有效地组织起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并将其结合到专业技术工具或软件技术中去,对提高建筑设计院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建筑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要将所有的新技术、新材料进行整合,然后建立起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建筑师可以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和资讯。比如建筑师可以在信息资源平台上了解到全世界幕墙的发展动态、全世界最优秀的幕墙厂家和幕墙体系等。这样就可以把建筑师和工程师从繁杂的纸媒介中解放出来。”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 张宇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发展,每年都要投资1000万来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但如何进行信息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北京院提倡建筑服务社会,院里的产品都是高完成度的,都是为建筑负责、为社会负责、为环境负责的,而高完成度的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的支撑,那么这项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对北京院建设高完成度的产品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幕墙有自己的体系,涉及面也非常广,植物园的曲面材料、国家大剧院的钛板、CCTV新址和中央美院的轻质板、鸟巢和水立方的膜结构,都是幕墙材料。针对多样的幕墙材料,张宇对信息整合内容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整合资源的面要广,争取涵盖全世界的幕墙信息资源;第二,要求新,要把最新的技术、最新的材料、最新的体系给大家展现出来;第三,要务实,因为最终的整合产品是要给建筑师用的,不能只做表面的东西。 张宇认为,可以把这个资源整合项目叫幕墙实用指导手册。因为建筑设计分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等,那么这本手册可以跟设计的不同阶段对应上。在方案设计阶段,要介绍目前最新的幕墙体系都有什么;初步设计阶段,就涉及到幕墙公司该怎么做,我们的预算是怎么样的;施工图阶段,就要做幕墙的施工图了。可以说,设计院和建筑师非常需要这种把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相对应结合起来的书。 “将20多年来的资料进行总结和系统化的梳理,将是很有价值的。幕墙在中国的反面呼声依然存在,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幕墙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系统化的幕墙技术资料体系,来对幕墙进行正确的认识。” ——玻璃协会专家刘军 刘军认为,此项信息资源整合将成为幕墙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指南,但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将存在如何进行产品层次划分的问题。这个层次首先包括对幕墙的定位,是高档、中档还是低档;其次要满足国家出台的所有标准。 另外,还要考虑幕墙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国家规范、厂商的各自规范和专家提出的规范。 “幕墙不应该是一个单独的产品,而是一个体系。”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叶依谦 作为一名建筑师,叶依谦谈了自己的一些感受。他说,建筑师拿着自己做过的图跟幕墙公司交接时,经常会产生问题。因为建筑师在资料或杂志上会看到一些幕墙产品,然后就会设计自己需要的尺寸,但拿到幕墙公司以后,公司经常会说建筑师设计的尺寸它们做不了,有的时候即使做了也不是原来建筑师想要的东西。 叶依谦认为,这个资料集应该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框架化,要把能放在其中的信息都放进去,要深化,要涉及到厂家;二是平台化,要实时地更新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更实用,更有价值。 “幕墙材料除了玻璃、板材和石材外,还有陶土、纤维板、木质幕墙等新材料,所以这项信息资源整合范围是非常大,也非常困难的。”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A8工作室室主任苑泉 苑泉认为,幕墙信息资源整合的范围非常大,所以最好对整合内容进行一下界定,要确定需要整合的资源是所有幕墙,还是就界定在像玻璃幕墙这样的常规幕墙上。 即便是常规幕墙,也要对其进行明确的概念界定,因为有的建筑师对幕墙的概念并不清楚。只有将框架式幕墙、双层幕墙等这样的幕墙概念进行明确界定,才能通过这个信息整合平台与厂家进行沟通。 另外,在资源整合的形式和方法上,苑泉觉得,要通过具体的概念和具体的实例使建筑师了解幕墙的情况,并且要对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年限界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版权,归中国幕墙网和作者所共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要求: 转载的图片或者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隐私条款: 除非特别声明,否则文章所体现的任何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幕墙网。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将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