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馆是绿色奥运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射击馆的建筑外形既雄伟又夸张,犹如一把弓箭。这种“林中狩猎”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思想。不仅如此,射击馆内、外的
窗户上随处可见垂直的百叶,就像树上的叶子,为馆内增添了贴近自然的气息。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念之一是“绿色奥运”,这一理念也很好地贯穿在射击馆的设计中。
射击比赛分为50米靶、25米靶和10米靶,在奥运会时需要100多个靶位。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这些靶都是平铺在地面上的,场馆占地面积很大。而北京射击馆采用了50米靶、25米靶在一层、10米靶在二层的巧妙设计,节省了建筑用地。
根据规定,射击比赛中每位运动员的靶位必须在室内,弹道的大部分处于露天中,同时靶位之间保持互不干扰。这对射击馆的
隔声和减震性能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工作团队采用
吸声墙和挡声板进行
隔音,用挡弹板防止跳弹,使场馆的安全性得到一定保证。他们还设计了运动员之间的挡声隔板、两侧可以防止回声的吸声墙,保证了射击馆内的观众和运动员不受到噪声伤害。
8月的北京温度相对较高,对于馆内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相应提高。团队采用“双层呼吸式
玻璃幕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幕墙的内、外层玻璃中只有内层玻璃可以开启,底部和顶部装设的百叶由温控开关控制,夏天时温控开关使百叶打开,让气流流通,降低内
表面温度,使室内更凉快一些;冬天时再将百叶关上,两层玻璃墙形成一个热的空腔,防止热空气流失。“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的应用使射击馆冬暖夏凉,并且节省了能源。
运动员所在靶位的环境舒适度也非常关键。因为运动员的靶位位于室内,而朝向靶子的一面是开敞的,想在盛夏达到理想的舒适环境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经过精确的计算和亲身试验,团队采用空气幕的方式解决了靶位舒适度的难题。在运动员靶位上方从屋檐上垂直吹下气流,这个气流便形成了一道空气屏幕,隔绝了外界的热空气,同时通过电脑模拟气流和风量保证靶位的适宜温度,但丝毫不会影响到射出的子弹。
为了降低能耗,射击馆还采用了自然
采光和
通风系统。对于射击类比赛而言,光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光照不均很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发挥。为了保证比赛公平,射击时要尽量使用最均匀的自然光。那么,怎样才能让自然光照到靶子上并达到一定亮度呢?团队运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他们在靶子上方设计了一个自然光折射系统,自然光经过折板反射到靶子上。经过现场反复调试,效果非常不错。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