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2月1日,在全球金融风暴的笼罩之下,波兹南气候会谈(COP14)在世界上节能减排最为坚决的欧盟地区召开。此前的10月1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呼吁欧盟领导人在面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坚持履行他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也许,对这个呼吁的另一种解读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已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
那么,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袭击下,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下的减排承诺能否实现?能否维持2012年后的减排目标?除此之外,许多国家更关注的是:发达国家提供的气候变化发展援助资金会否缩水?
中国也一直在努力节能减排,制定了至“十一五”末节能减排20%的目标。现在,全球性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影响已日渐显现。国家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已提高了3700多项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取消了部分高耗能产品,如一些钢铁产品的出口关税。此时再提节能减排是否另有意义?中国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究竟如何?政府又该出台何种政策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日前,由厦
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金融产业促进节能减排研讨会”上,一些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此进行了阐述。
金融风暴打击节能积极性?
林伯强:全球金融危机会使能源消费下降,同时也可能使能源效率下降。没有金融危机,节能减排很困难;金融危机之下,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更为困难。
减排是国际共识,但是,目前国际上所有的减排承诺却基本上都是长期的,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中国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前不久,中国对一系列产品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其中就包括了高耗能的产品。因此,影响是肯定的,只是希望金融危机早些过去。
温刚: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恢复和维持经济基本面,是各国及全球的现实首要需求。当前的经济困难会使各国政府承受来自许多部门的压力,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谨慎和保守。另一方面,气候变化问题是威胁各国及全球发展的长期性根本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不能分别对待,甚至成为一对矛盾,而应从两者行动的时间尺度和相互联系上,找到协同应对出路。
林张新:金融危机的袭击使得许多企业都投资谨慎,特别是在节能减排上的积极性有所降低。据我所知,化工、焦化、钢铁等行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许多企业都处境不妙。目前的销售受到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因为合同都满了,但接下来的影响肯定会显现,因为新合同的需求肯定会下降。
关新:近期,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下滑已先后波及各行各业。
太阳能、风能受到的直接冲击就是:财政补贴的降低以及融资枯竭。但这是短期的,因为能源危机依然存在,气候变暖仍然严峻,环境污染还在恶化。清洁技术行业对VC(风险投资)的吸引力丝毫没有减少。2008年上半年,VC投资清洁技术行业总额已经超过22亿美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了40%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最近的全球投资信心调查显示,超过30%的受访VC表示会在2009年加大对清洁技术行业的投资,并有近半数VC表示有计划在未来的5年内增加或开始对清洁技术行业的投资。而10年前这一数据仅为3%。
而“奥巴马效应”将加快各国在经济放缓时,将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作为新的经济及就业增长点来对待。同时,石油及其他能源的价格回落将平衡清洁技术行业在“供与需”方面的平衡,使减排追上
新能源的步伐。
尹德川:越是金融危机,越应提节能减排。企业在金融风暴的袭击下,需要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而节能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如果企业想度过金融危机,实施节能减排很重要。
谁更应该担负起责任
林伯强:波兹南气候会谈注定不会是一个有什么结果的会议。一是因为全球各国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上;二是尽管波兹南会议作为“巴厘岛路线图”谈判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关键
节点,对明年年底各方能否在丹麦哥本哈根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相当重要,但其主要任务还是为明年作准备,为各方提供沟通、协调的平台;三是没有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参加,所以其效果难以乐观。虽然波兹南气候大会目前来看难以取得人们所预想的结果,但节能降耗的工作并不能因此停止,还得继续进行下去。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把主要的资金和精力用来应付金融危机,恐怕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发展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要使全球减排有意义,发展中国家必须参与,尽量控制增量。但是,减排需要投入。发达国家除了经济和技术实力,从历史和公平的角度,也应当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除了自己减排,也应当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这也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原则。但是,发达国家不一定同意。如美国的政策态度是“我做,你也必须做”。如果这种“我做,你也必须做”的态度是来自于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肯定,那是一个错误。环境价值与人均收入高度相关。因此,要求人均GDP 2000多美元的中国人和人均GDP 4万美元的美国人以同样的价值观来看待能源环境问题是不现实的。
温刚:沿巴厘路线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波兹南气候大会是个过渡性的会议,因为《京都议定书》明确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COP15上制定出2012年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制度
框架。这注定波兹南气候大会不会有什么结果可以令人期待,更何况现在全球各国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度过金融危机。
尹德川:发达国家必须支持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排污问题就没办法解决,污染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中国,未到承诺减排时?
林伯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煤炭价格下跌幅度也相当大,这减缓了企业在能源成本方面的压力,也使得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有所降低,所以节能效果也比能源价格高涨时打了不少折扣。
但并不能因为金融危机,我们就不提节能了,因为这是长期与短期的矛盾,战略与战术的问题。中国能源有两个担忧:一是需求量巨大。中国将面临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煤炭的进口量会对国际煤炭市场的价格造成大的波动。二是中国能源和环境的国际化问题。煤炭消费造成的二
氧化碳排放问题也会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国际化。
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国目前还处于能源高需求阶段。目前,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6%左右,而
钢材消费量大约占世界总量的30%,水泥消耗大约占世界总量的54%。中国经济增长推动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水泥和钢铁,这些都只能在国内生产,对高耗能产业的需求是
刚性的。而目前的国际贸易分工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很难改变,粗放型、高耗能生产仍是产品出口的主要形式。这都注定了我国需要大量的能源,也将成为今后的巨大压力,所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温刚:中国不可能过早承诺减排义务,应坚持“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的能源政策,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方面潜力很大,尤其是在采用先进技术方面。这是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选择。
李青春:在我个人看来,中国对于节能减排工作始终抱着一种加大投入、持之以恒的态度。这一态度也直接反映到了微观的企业生活中。以江西铜业为例,“企业的生存空间在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等观念已深入江西铜业企业文化建设中。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江西铜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目前已累计投资8.36亿元,建成大型废水处理站5座,各类废水处理装置74套,废气处理装置35套,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装置6套等,形成资源节约型产业群发展模式。
不过,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如江西铜业的节能减排产品硫酸,已由此前的每吨1600元,跌至目前的80多元/吨,这严重打击了节能减排工作的信心。作为能源消耗、环境保护重点企业,江西铜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更是任重道远。
金融如何促进节能减排
温刚:各级政府机构应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和投资政策,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形成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投入。完善有利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依法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李青春:一方面,企业要转变观念。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完善配套政策,运用市场机制,达到节能减排效果。实践表明,运用市场机制,利用经济手段,能最有效地做到节能减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引导企业节能减排。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能源与环境的成本内化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去,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节能减排行动。
此外,国家应加快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
税收政策,考虑对按国家要求批准的循环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印花税和所得税等。严格贯彻执行已有的税收减免政策,对企业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应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扶持;通过运用财税政策,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机制。
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说,企业对污染最经济的处理方式,是把污染转嫁出去,让全社会来承担污染成本。而实施清洁生产,是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通常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添置
设备、改进工艺,企业往往因此知难而退。因此,金融系统要从强化金融机构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社会责任意识,运用金融市场杠杆鼓励和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循环经济、金融创新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内,探讨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金融创新方式。
林张新:我们从国外进口一套节能减排产品,仅关税和增值税就要四五千万元。对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希望政府出台更实用,更具操作性的节能减排政策,如在节能减排产品的增值税和进口关税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此外,对节能产品,也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才能更好地扶助企业实施节能减排。
尹德川:如果说,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中用于经济发展的总投资是“X”,那么,为了达到适宜居住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目的,要重新恢复蓝天、白云和净水,总投资可能会是“2X”。专家预测,2030年以前,中国建造的新建筑将占全世界新建筑的50%以上。所以,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标准来鼓励开发商开发
绿色建筑,鼓励用户搬迁进去,加强并进一步完善“建筑规范”。此外,对于许多节能项目,各级政府必须参与进来,实行80%以上的担保。这样,环保资本才更有信心投入到节能环境项目中去,节能减排推动起来也更有效果。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节能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