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贯彻《公共
建筑节能标准》入手,简要介绍了既达标、又通透的新型
节能幕墙——
真空玻璃幕墙。
关键词:杜瓦瓶、新型节能幕墙、
真空玻璃幕墙。
(一)引言:
1.1玻璃幕墙的争论: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公布相同步,建筑界对玻璃幕墙节能的争论不断升温,虽然双方同时对“节能”表示认同,但两者的看法、观点并不在相同的语境中。关于玻璃幕墙节能的争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思维的差异或者说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节能、建筑节能、幕墙节能”的两种思维,引人注目和思考。执行《标准》是否就不能发展玻璃幕墙?如何正确的理解和执行《标准》,是建筑界和
建筑幕墙行业急切的实际问题。汪光焘部长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抓好建筑“四节”》一文中指出:“立足现有工作基础.借鉴国际经验,深入研究思考建筑“四节”问题,用新的理念研究思考。我们要开阔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城乡统筹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来研究思考。”遵循汪部长的论述,来正确的理解和执行《标准》,可以或者应该这样认为:《
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发布对建筑界和建筑幕墙行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标准》促进改善现有玻璃幕墙;《标准》要求健康发展
节能玻璃幕墙;《标准》呼唤开发新型节能玻璃幕墙。
1.2借鉴国际经验,从国外玻璃幕墙的发展的历史来看:
玻璃幕墙的发展的历史就也是争论、改进、发展的历史。玻璃幕墙的大量发展,恰恰表明其确实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某种需求。甚至可以说,开放透明的玻璃幕墙是为城市而生。虚的透明外立面,实的不透明墙。千百年来,建筑师们就在这“虚”“实”对比中作文章,只是透明外立面日渐增大。从这个角度,建筑师柯布西埃说:“建筑的历史就是为光线而斗争的历史,就是为虚的透明外立面而斗争的历史”。 玻璃幕墙的
热工性能在国外争论也很激烈,从某种意义来讲:玻璃幕墙的历史就是在争论中、不断改进热工性能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在1919—1922年间,建筑师米斯提出了
全玻璃幕墙的
高层建筑方案。他认为玻璃幕墙起反射作用,没有阴影,可以得出最简洁的造型;同时,它映现出周围景色,可以得到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这个玻璃幕墙的设想,成为他的名言“少即是多”的最贴切的注脚。 米斯的方案,完全是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提出的,在当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如采用当时仅有
传热系数为6.3W/m2.K的玻璃来做大型的全透明玻璃幕墙建筑,冬冷与夏热将是难以承受的负担,然而,米斯还是念念不忘要用全玻璃幕墙来创造出新建筑形式。他热情为美国拉达斯第的女医生设计一幢全玻璃幕墙的“范斯思”住宅,这虽然远不是他设想的,那样大型的全玻璃幕墙摩天楼,但毕竟是按照他的艺术构思,造出一幢住人的“水晶宫”,不幸的“水晶宫”的女主人,被生活的不便与严寒酷暑折磨所激怒,对米斯提出了控告。米斯是把建筑艺术看得重于一切的人,这个打击并没有减弱他创作全玻璃幕墙的热情。1955年,他又为伊利诺工学院设计了面积更大的玻璃幕墙的建筑专业教室,片面强调建筑艺术而忽视建筑功能再一次受到了实践的遣责。米斯孜孜不倦的追求,终于在1958与约翰逊合作,设计了38层玻璃幕墙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这栋大厦采用了50年代的新产品-染色玻璃,(染色玻璃是在玻璃中加进不同的矿物原料,而呈现出蓝灰色、古铜色、蓝绿色、琥珀色。)染色玻璃幕墙与透明玻璃的幕墙相比,在夏季可以避免阳光的曝晒,节约制冷费,还可避免恼人的
眩光。西格拉姆大厦的染色玻璃幕墙,虽然还没有达到米斯所设想的高反射全玻璃幕墙的境地,但它新颖的造型与较为适用的功能,避免阳光的曝晒,节约制冷费,还可避免恼人的眩光,使西格拉姆成为当时颇负盛名的建筑。1971年建成的60层高的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的
镀膜玻璃幕墙,是由贝聿铭事务所设计的一幢完全体现了米斯的设想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它以极简洁的造型,极纯净地反映周围景色而轰动了整个美洲和欧洲。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