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建筑行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1).
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建设部科技司以此推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
建筑耗能比重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到2002年末,我国
节能建筑面积只有2.3亿平方米。目前,我国已建房屋有400亿平方米,95%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总量庞大,潜伏巨大能源危机。正如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仅到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76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因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单北方
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多排二
氧化碳52万吨。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到2020年,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发电能力,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量。据分析,我国目前处于建设鼎盛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以此推算,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因此,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
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3).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在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
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
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与当前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对于美国而言,全球石油资源的战略布局以及石油的开采区域和运输线路等关键点的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国却没有那样强有力的能源后盾支持,在这样的国情下,建筑节能水平的改善实际上应该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
4) 节能建筑与绿色、生态、可持续建筑内涵及关系:
中央和建设部最近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型建筑(简称四节一环保)。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节能和
绿色建筑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节能、环境、生态和绿色建筑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方法,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能源资源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对比世界上主要国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国家所注重研究的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基本定义,提法不同 内涵相通。
不管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还是可持续建筑都是注重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建造一个满足人类居住的室内环境,强调健康舒适。不仅包括适合的温湿度、通风换气效率、噪音、自然光、空气品质等物理量,而且包括建筑布局、环境色彩、照明、空间利用、使用材料及工作的满意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主观性心理因素,最终目标也是节约能源,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
我们从基本国情考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角度,提出“节能省地型建筑”这一概念,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对中外85个(其中国外70个,国内15个)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设计的建筑物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核心内容主要也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
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基本内涵是相通的,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建筑理念。
5) 一些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基本完成后,结合国际能源和环境状况提出的,实际上多数国家也往往更多地研究建筑单体。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建设量大面广,面临的环境和资源有自身的情况和要求。迫切需要用城乡统筹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来研究节能,不仅要重视建设时的节能,更重要的是长期使用时的总能耗下降。重点要研究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结构和供应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仅要注重单体建筑上的效果,更要注重全面降低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的总体要求。因此,根据中国国情,确立中国节能建筑和建筑节能科学内涵,尽可能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尽快地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走一条低能耗跨越式建筑发展之路是中国建筑行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