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编辑部整理发布: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谈起光伏产业及建筑光伏(词条“光伏”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班广生的思绪犹如浩瀚的大河奔涌而来,班广生预计:继蒸汽机、计算机工业变革后,我们即将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互联网时代!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将建筑光电功能进一步扩大化。节约能源就是生产能源,提高能效就是生产能源。当每一幢建筑由传统的“能源消费者”变成“能源生产者”时,会带来全新的技术革命,使人们体会到技术改变世界的力量,建筑光伏前景十分可观!
班广生,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专家、北京金易格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2009年光伏补贴政策第一批项目的实施者,班广生亲历了建筑光伏应用补贴政策的从无到有、由投资补贴改为电价拉动的历程。作为专家,他同时担任多项社会职务,深谙光伏应用的意义,了解欧洲40多个国家、美日韩的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和过程,他认为光伏是产业不是行业,在中国建筑金属(词条“金属”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结构协会及其所属的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的指导下,协助上述机构,从建筑光伏顶层设计角度为光伏应用指点迷津;作为企业领头人,他践行社会责任,将太阳能技术应用延伸至国家荒漠化治理工程,致力于改善恶劣地区的人类生存环境。把他形容为“光伏名人”,实至名归。
看透光伏产业的他如何看待建筑光伏,近日,《中国建设报·光电建筑》记者采访了他。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管好光电建筑
记者: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确定年内建成光伏电站14GW,其中地面电站6GW、分布式光伏8GW。通过上期栏目,我们知道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词条“光伏发电系统”由行业大百科提供)主要在建筑上实现,那么,8G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对建筑意味着什么?
班广生:国家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的对比表明分布式光伏发电正成为国家扩大国内光伏市场应用的重要方向。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个前提:建筑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最重要的承载主体;又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消费对象,也就是说先要弄明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
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目的是发电供给建筑使用。两者间的关系,如同热水器用来洗澡,光伏系统为建筑增加了一项发电功能。2000年前,意大利人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指出,柱子 屋顶 基础,这就是建筑。那个时候的房子没有水电、采暖通风,连窗(词条“窗”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户也没有,后来我们慢慢有了墙、窗户、电,建筑功能就丰富起来,现在也是一个建筑功能丰富的过程。
正确认识了建筑和光伏的关系,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该不该强调建筑光伏一体化。我们恐怕没有听说过建筑给排水一体化、建筑空调一体化、建筑电气一体化、建筑网络一体化,为什么还要强调建筑光伏一体化。太阳能光伏随着技术的发展,终究会成为建筑中不可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过分强调建筑光伏一体化,并以光伏与建筑的连接方式分为所谓BIPV(集成型)及BAPV(附着型)强化一体化概念,实际上是不利的,是伪概念。
建筑与光伏结合,原则有限,形式无限。关键是首先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现在,不管太阳能资源好不好、光伏系统能发多少电,全国大江南北都在上马分布式光伏项目,在行业繁荣前景的背后,业内需要清醒认识到分布式光伏建筑应用的安全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建筑和光伏的关系,会给建筑安全埋下巨大危害。比如光伏组件背板是塑料做的,后面是PVC板,中间是EVA胶膜,这些材料的防火性能差,易诱发房屋火灾;建筑荷载(词条“荷载”由行业大百科提供)问题,太阳能光伏组件装上去,再增加雪荷载、冰荷载容易发生屋顶坍塌事故,还有屋顶漏水、建筑防雷等问题。此外,电池板寿命是20年,其间遇到屋顶维修如何处理?这些安全隐患不是危言耸听,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中国建设报·光电建筑》:如何避免分布式光伏建筑应用的安全隐患?
班广生: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尽快建立建筑光伏标准化体系。地面电站的标准规范和建筑光伏的标准规范存在很大区别,光伏组件放在建筑上会产生荷载、防火、防雷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完整的标准体系指导解决。目前,地面电站已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及运营规范,作为建筑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必须建立一系列配套标准规范,标准体系有了,行业基础就有了,再谈实施。
二是建立市场监管办法。屋顶作业具有危险性,要有从业资格认证。建筑光伏工程十分复杂,与建筑结构、电气弱电安装、电气输送专业有关,需要兼具土建、电力知识的专业人员来配套,最好明确推出“光电建筑师”这一从业认证资格和标准。不了解建筑结构、建筑电气而胡乱接电的结果,一种是不发电,另一种就是着火、电人、引燃大楼。屋顶光伏避雷和建筑避雷有区别,电要防感应电,建筑防雷主要是防顶击雷、侧击雷。在屋顶上铺太阳能板,不是一两块板子的数量,而是一大片板子,其产生的电流很大,地面电站防止感应电击直接埋电入地,屋顶感应避电做不好,电会通过电缆直接冲入屋内,击穿房屋。
记者:建筑光伏标准体系如何建立?
班广生:目前,住房城乡建设部正积极推进有关建筑光伏的各项标准,还需要时间建设和完善整个建筑光伏标准体系。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注意,建筑的功能告诉我们,要想在建筑上应用光伏,一定要把光伏组件变为建筑构件(词条“建筑构件”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因为光伏组件不等于建筑构件。建筑光伏工程标准体系内容涉及面多,规程、规范、产品材料、工程、设计,都不一样,需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通过建筑光伏标准带动光伏材料、产品、构件在建筑载体上的正确应用。有了专门的光伏工程标准,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就有了依据,也是规范建筑光伏市场的前提。
记者:光伏组件和建筑构件的区别是什么?
班广生:建筑光伏系统正常发挥作用,必须满足建筑要求。光伏组件的电池、逆变器只有变成建筑一部分的构件才可以应用在建筑上。应用在建筑上的东西一定是构件,马桶要和厕所管子直径对得上、变成构件才可以使用,否则只是摆设没有作用;玻璃(词条“玻璃”由行业大百科提供)不能直接放墙上,要有玻璃框、开闭把手,钢化玻璃有时还需加胶玻璃,符合建筑要求才可以应用。电池组件也是如此,不能直接安装在建筑上,一定要变成建筑构件。
任何产品的建筑应用都要满足建筑构件要求,电机室内外部件都要分别满足不同部位的建筑构件要求。满足构件要求:一是建筑学要求。建筑美学、社会性,要和当地环境融合,没有马路在南盖房子门朝北的,这是建筑学起码的要求。二是安全要求,不能着火、砸落、掉落,这是基本原则,建设期要安全,运营期更要安全,别楼盖好后不久就塌了、歪了、地陷了。三是物理功能,满足建筑物理功能,起什么作用,马桶冲水是作用、镜子照人是作用、发电是作用,不能形成建筑伤疤,只是一道摆设。四是性能指标,组件本身要有抗风压、抗雪荷载、水密性、气密性等指标,有了“身体条件”才可以正常工作。五是环境友好型要求,和环境协调,减排,采用当地出产、节能环保型、可再生型材料。这些都满足了就是好构件。
为建筑变成能源互联网“细胞元素”努力
记者:光伏是增加了建筑的一项发电功能,这个功能有什么用?
班广生:仅仅认为“光伏是增加了建筑的一项发电功能”有些狭隘,认为“把每一个建筑都变成发电厂”又过于浪漫和不现实。
按目前建筑节能指标70%计算,如果能够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20%,建筑能耗就很低了。建筑节能一是“节流”、二是“开源”,地热、自然采光、光热、光伏等都是“开源”的手段,所以,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用于建筑也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
建筑物是能量的消耗体。建筑物周边拥有很多能量。太阳照到的地方,提供光、热、电;地下有地热;有风能,越高的建筑越有烟筒效应;势能,高低差,水往低处流;水能,沿着湖河、地下热,目前,只是受现有技术限制没有采集完全,未来,当这些能量能够一起为建筑服务时,建筑只需要用一点点电就可以自动生存,剩余的能量可以转让出去,这才是建筑能源应用的最高境界,也是建筑功能发挥的未来方向。
沿着这个方向前进,我们即将迎来蒸汽机、计算机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时的关键词是: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将建筑光伏功能进一步扩大化,此时的建筑光伏应用不能再单一地看,应该差异化地看。
建筑的单体型、地域性、社会性决定了建筑不能简单地从一个建筑或单一业态的建筑看问题。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即追求转化效率最大化、即发即用、可交互来看,建筑以业态差异化的“群”组成,其相互之间的“能量差异”带动“能量交易”产生,实现将建筑变成能源互联网的“细胞元素”。
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建筑,有差异就有交互,交互就有交易,实现能源互相交易,这就是能源互联网的雏形。用一个建筑和每个建筑的差异补充电能做交易,办公楼白天用,住宅小区的多余电发给办公楼,晚上办公楼不用了,补回小区,等到一个楼、一个小区都有交互了,连起来就是能源互联网。它的意义巨大,但要注意三项原则:一是能源利用,太阳能利用效率最大化;二是新能源电是即时电,不要储存、不要长距离输送,发就用,短距离给旁边楼就用,不要上大电网去输送,不划算;三是通过差异化掌握能源供应平衡,任何建筑都可以判定它的差异化,差异化符合古老的市场交易原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