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0% 左右,那么在建筑能耗中,整个建筑物能耗中外围护结构,特别是门窗,又占建筑能耗的50%[1],因而推广节能门窗,是大有潜力且势在必行的。过去的门窗包括单层空气层中空玻璃窗,其传热系数(K 值) 普遍在2.5~3.9W/(m2·k) 之间。德国目前的K 值为1.3W/(m2·K),而首都北京制定的地方标准DB11/891-201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3 年1 月1 日起执行) 提出围护结构中外窗的K 值为1.5~2.0 W/(m2·K),江苏省2013年底出台地方工程建设标准DGJ32/J157-2013《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2014 年1 月1 日实施) 其中规定建筑外窗传热系数不得大于2.4W/(m2·K) , 也就是要达到GB/T8484-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词条“保温”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中外门、门窗传热系数分级中的6 级及6 级以上的指标要求。
2. 什么是标准化外窗?
按照DGJ32/J157-2013《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定义,标准化外窗是指对组成外窗的型材、玻璃、五金件、密封件、配套件等进行定型和标准化生产,对外窗的规格尺寸按规程实施标准化,且各项性能不低于规程和工程设计要求的成品窗。建筑外窗的标准化、系统化是建筑外窗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推进标准化、系统化设计,可实现建筑外窗产品生产和施工安装标准化,达到建筑外窗商品化的目的,提高建筑外窗工程质量。同时此窗采用干法安装(词条“干法安装”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有别于传统的安装方法,避免造成建筑外窗性能和工程质量不稳定。
3. 标准化外窗对原材料的要求
标准化外窗按材质分为四类:铝合金隔热、塑料(词条“塑料”由行业大百科提供)、铝木复合和玻璃钢窗:按构
造形式分为八类:外平开、内平开、推拉、铝合金卷帘一体化、织物卷帘一体化、百叶帘一体化、内置遮阳(词条“遮阳”由行业大百科提供)一体化和中置遮阳双窗一体化窗。其物理三性和传热性能取值详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推拉窗没有平开窗保温性能好,采用外遮阳或内置遮阳一体化窗更有利于窗的保温和遮阳性能;若采用普通玻璃,一般都要用三层玻璃,对于铝合金或铝木复合推拉窗,其两个腔内不能是干燥空气而要充氩气才能满足保温性能指标的要求;塑料窗的保温性能则相对要好些。
4. 标准化附框(词条“附框”由行业大百科提供)
标准化附框必须在工厂内加工,组装应在室内完成。标准化附框截面厚度尺寸应为24±0.5mm,宽度尺寸不应小于窗框宽度。标准化附框材料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2W/(m2·K) 附框制成品截面厚度方向热阻不应小于0.28(m2·K)/W。标准化附框最大组装尺寸应为洞口尺寸扣减30mm,标准化附框组角应牢固,角缝处应经密封处理。
5.7 层及以上居住建筑的东、西向居住室间应优先采用外遮阳一体化外窗系统。
6. 标准化外窗系统应采用干法(词条“干法”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安装
附框安装宜在室内粉刷、找平、挂糙等湿作业完工前进行。有预埋件(词条“预埋件”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的,应先找准位置,确认无误后再安装。标准化外窗应在附框安装和土建施工所有湿作业工程完成后,从室内侧进行安装、外窗框与附框的安装缝隙应采用聚氨酯发泡剂(词条“聚氨酯发泡剂”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和硅酮密封胶密封,胶的色泽应与室内装饰相协调,密封处应表面平整、光滑。
7. 进行抽样复验和现场检验的数量
7.1 进场抽样复验:同一工程同一外窗系统抽检1 组4 樘外窗。主要检测外窗气密性能、水密性(词条“水密性”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能、抗风压性能、传热系数、玻璃传热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词条“中空”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玻璃露点。对于遮阳一体化窗应增加外遮阳抗风压性能、耐疲劳和操作性能检测。
7.2 安装后现场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检验的抽样数量:同一工程同一外窗系统面积3000m2( 含3000m2) 以下时,抽检1 组(3樘外窗);3000m2 以上时,加抽1 组共2 组。
8. 标准化外窗的尺寸
标准化外窗系统中标准化外窗仅限单樘窗,规格尺寸系列规定3 种主系列、10种分系列,详见表2。
9. 结语
9.1 标准化外窗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建筑外窗工程质量;
9.2 江苏省推广使用传热系数不大于2.4W/(m2·K)的标准化外窗。对于铝合金推拉窗必须采用5+6Ar+5+6Ar+5 的双层中空玻璃,中空腔内必须充满氩气(Ar)才能满足要求;
9.3 同样材质下,采用平开窗比推拉窗保温性能更好;
9.4 采用外遮阳或内置遮阳一体化窗更有利于外窗的遮阳和保温性能。
参考文献:
[1] 姚兵.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2,上):50-51.
[2] 云龙, 张俊义等. DGJ32/J157-2013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作者单位:淮安市建筑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