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幕墙网】深圳机场T3航站楼外形的设计主要突出了航站楼自由曲面、线条时尚的特点,这成为整个航站楼的亮点。T3航站楼由意大利福克萨斯公司设计,充分结合了建筑设计理念和深圳当地环境气候等重要因素,融合了建筑美学、绿色节能和功能实用等多元素,通过利用冬季自然通风、顶层公共扩建自然采光、优化空调设计等实现绿色建筑理念。
图为深圳机场T3航站楼
大体量带来施工挑战
其巨大的体量对施工工艺、技术提出了高要求,特点、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相对于一般民用建筑来说,T3航站楼体量大,系统更全面,涉及的专业分包多,相应管理要求更高;二是T3航站楼建筑造型新颖,结构更为复杂,很多部位仅凭传统二维图纸很难表示出系统的走向及安装形式;三是部分专业分包商是终端集成商甚至是国外承包商,管理与沟通存在一定困难。施工可以概括为“大”、“新”、“多”、“难”。
“大”体现在T3航站楼的大厅及中心指廊的开阔空间。为了实现空间的开阔,整个T3航站楼钢结构施工的体量超过5万吨。
“新”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结构理念新。外形为“飞鱼”状,主指廊的5个凹陷区使得整个钢屋盖外形显得灵动而不呆板。二是构造理念新。在钢结构支座方面,无论是关节轴承的尺寸,还是使用规模,在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的;三是施工技术新,中心指廊区域V型柱及缩口钢拉梁的施工工艺上的创新,使得安装过程和卸载完成后整个结构受力均衡,没有明显的应力应变集中现象。
“多”则体现在杆件数量多达26万件,构件长短不一,壁厚各不相同,节点复杂多变,构件弯曲曲率不同,全体自由曲面,空间异形复杂多变。
“难”也体现在了三方面:一是自由曲面、复杂节点及构件数量给深化设计、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二是加强桁架构件类型为多内隔厚壁小方管,此类构件在制作过程中的校正、应力消除及确保焊缝全熔透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的施工难点。三是钢结构超大型施工组织中,土建、幕墙、地铁、高架桥、GTC等施工单位在空间和工序上的交叉施工,交叉施工的点多面广给钢结构施工协调、沟通带来极大难度。
采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
通过建设者的不断努力,工程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如全国首创的蜂巢幕墙造型。工程主指廊总面积约86311平方米,其中蜂巢造型屋面,采用蜂巢铝板48800平方米,玻璃23000平方米。天窗玻璃2215平方米,天窗铝板7921平方米。全景窗玻璃幕墙2487平方米,全景窗铝板1888平方米。异形板块多,施工难度大。
大面积室内清水混凝土。T3航站楼机坪层Y型柱、二层及以上各层无吊顶区的混凝土天花、机坪层的室外部分的混凝土天花、机坪层及以上各层的混凝土柱及所有通往一层的汽车坡道为室内清水混凝土。其中机坪层Y型柱设计造型独特,结构复杂,为三维曲面构件,为国内罕见的大体积三维曲面清水混凝土钢骨柱。
“空调树”机电单元系统。T3航站楼中心指廊及指廊端头两层通高部分采用空调树,将各机电单元系统内各种设备和管线进行精密而巧妙的整合,实现了通风、信息发布、消防等要求,创造富有特色的建筑内部形象;充分考虑其在实用性、美观性、方便性、综合性等方面特点和要求,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创造性能优越的机电单元系统。
应用BIM取得良好效果
在深圳T3航站楼工程中,BIM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T3航站楼项目部于2010年8月完成了BIM团队的组建及培训工作,并形成《深圳机场T3航站楼BIM实施方案》和《深圳机场T3航站楼BIM团队培训实施建议书》,团队组建完成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深化设计。为此,项目部编排了详细的《深圳T3航站楼机电工程深化设计工作指南》、《深化设计室日常工作流程安排》,利用BIM技术,实践设计审查、3D协调,快速高效地满足了出图计划,为现场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BIM应用中,首先是模型的全三维展示,充分利用三维图片、动画等手段结合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详图的运用,为施工做好技术支持。BIM团队进一步完善模型,对重点部位,如变电室、配电间、二次泵房等位置,利用模型来指导编排施工方案,将模型应用于施工,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失真、误解。如针对各个配电小间其桥架弯通大小不一的问题,通过模型的建立,即可实现模型与现场的匹配,进而做出材料计划,预制化加工所需零配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