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幕墙网】
浮法玻璃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原因会产生
气泡,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气泡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澄清泡
(1)外观泡在
玻璃板面分布均匀,泡径大小从0.1mm至1.0mm,小泡呈圆形,大泡呈椭圆形,多分布在
玻璃板中。
(2)显微结构空泡,泡壁无凝结物。气泡成分分析泡内N2、CO2气体较多。
(3)产生原因。
a.澄清剂加入不足,造成澄清不良。
b.热点气氛偏
氧化,使SO3无法排出,不能充分发挥澄清剂作用。
c.热障(热点形成的玻璃液流动障碍)不充分。
d.
熔窑最后一对小炉呈强还原性气氛运行。
e.
熔化不良,造成泡界线后移,澄清区太短。
f.熔化温度过低。
(4)采取措施。
a.根据成品玻璃中SO3的残余量结合产品质量来调整
芒硝含率,确保成品玻璃中含有0.19~0.25%的SO3。
b.调整热点小炉气氛呈中性至还原性。
c.加强热障。
d.调整最后一对小炉火焰气氛为氧化性最少呈中性。
e.调整泡界线位置,保证澄清区长度。
f.保持合适的熔化温度。
过还原性泡
过氧化性泡(芒硝泡的一种);
由
耐火材料形成的气泡;
(1)外观由于产生位置复杂,大小、形状及在玻璃板中的位置没有规律性,一般来说在后区因耐火材料中的还原性物质,泡径较大,耐火材料显气孔排出的气体形成的气泡大小不一。
(2)显微结构如果由耐火材料里的碳形成的泡,泡壁略有析出硫的痕迹。如果由耐火材料孔洞排出形成的泡,泡内气体成份接近空气。
(3)产生原因
a.有的耐火材料由于生产方法不同,会引入部分碳,这些碳与玻璃液接触后,会与玻璃中溶解的氧形成CO2泡或与玻璃液中溶解的SO3氧化还原反应,形成SO2析出形成泡。
b.耐火材料在加工过程都会含一定的气孔率。耐火材料在玻璃液的侵蚀过程中会把孔洞包裹的气体渗入玻璃液而形成气泡。
(4)采取措施
a.选择优质耐火材料,减少与玻璃液直接接触的玻璃液的气孔率。
b.减少与玻璃接触的耐火材料的含碳量。
c.降低反应温度,阻止玻璃与耐火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
搅拌泡
(1)外观泡径较大,一般都在1.0mm以上,位于玻璃板的上表面,有波纹,气泡位置
固定。
(2)显微结构显微镜下观察为空泡,泡内气体成分接近空气成份。
(3)产生原因:
a.搅拌杆入玻璃液面太浅,把空气裹入玻璃液。
b.搅拌杆转速太快,使空气裹入玻璃液。
(4)采取措施:
a.调整搅拌杆进入玻璃液的深度。
b.在不影响板面质量(光学
变形)的前提下,降低搅拌转速。
固态或液态夹杂物形成的泡
有些固态及液态夹杂物可直接进入玻璃熔体中,如灰尘、冷凝物、煤烟、油滴之类的物质产生的气泡。
由固态及液态夹杂物形成的气泡可分为两大类。
①还原性物质,被熔体氧化。
②在熔体的温度下具有高蒸气压或分解压的物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