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幕墙网】古词有云:“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超高层建筑作为一个特殊类型的建筑,往往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象征,承载了许多人的梦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带来的多方面问题不仅使学术界为之激烈讨论,也吸引了不少公众的目光。超高层建筑的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效益一直是每一位超高层建筑的建造者关注的问题。
同普通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技术更复杂、工艺更先进、投入更大。建筑科技的发展为超高层建筑提供了支撑。在近期举办的“建筑改变中国――解读超高层建筑”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建筑是艺术成分很大的一门学科,由于艺术成分的存在,有许多不同的个人判断和倾向,对于超高层建筑该不该建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但是,城市建筑必须要有好的规划和设计,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追求高度。
期待公众认知与参与
超高层建筑,顾名思义它的高度超过普通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日本规定60米以上的建筑就是超高层建筑。美国高度为500英尺、约152米是超高层建筑。中国按《民用建筑通则》规定,100米以上称为超高层建筑。
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发展很快,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各地竞相设计建造全国第一、亚洲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高度;建筑体型和结构形式日趋复杂;很多项目选用国外设计师的设计方案。
笛东联合公司副总经理余为群认为,超高层建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内涵丰富。从文化史上讲,《圣经》创世纪涉及通天塔的神话,告诉我们超高层建筑本身象征着人类的一种自信,“要与天公试比高”的自信。当前,政府的决策者将超高层建筑打造为一个个高耸于天的地标性建筑,往往象征着现代化的城市形象。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具有无法回避的视觉性,无疑会受到公众的关注,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公共建筑的一种关怀。不管超高层建筑功能如何,都会受到公众关心。我们要大声疾呼,超高层建筑在开发过程中应该适当征求公众的一些意见,进行反馈。
对此,九源国际建筑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欣表示,超高层建筑结合文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依托的是建筑技术、管理技术以及使用设备配套技术的发展。超高层建筑是一个舶来品,我们需要把超高层的形加入中国文化的核,用超高层建筑的地标来代表中国的发展。没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的基础建所谓的门、塔,必然是不和谐的。国贸三期是超高层建筑正面典型――设计师以创新的设计思想、巧妙地将世界最新建筑潮流与国贸中心现有建筑群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地设计出一个新的综合建筑体系,将建筑美学与建筑科学相结合。
新奇特建筑需关注安全性
一些超高层建筑可以称得上“新、奇、特”,如何保证其安全性至关重要。与普通建筑来比,有哪些更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
余为群表示,超高层建筑通常是筒状、双塔门状结构,基础结构非常深,需要深基础开挖。深基础开挖工程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当地质环境不够好的情况下。再就是超高层抗风、抗震问题。超过100米的建筑,本身高度跟径比大,基于抗震韧性的需求,经常用钢筋混凝土加钢钩。核心筒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构会产生摆动,需要研究如何抗风力使其没有太过度的摆动。建筑使用中最大的问题是防火。摩天楼一旦起火,火势蔓延迅速。对高空平台避难或者高空避难来说,需要防火防烟,这些都是设计超高层的时候需要做的特殊考量。
李欣表示,超高层建筑如同一个“立体城市”,功能综合、人数众多。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后果非常严重。在一栋离地面几百米高的建筑里,消防、使用、结构的安全以及设备的配套甚至现在提到的绿色环保都需要考量。许多人在建筑中共同生活、共同使用,如何确保安全?这恰恰催生了技术的进步。
技术的复杂显现挑战与魅力
建设科技的发展为超高层建筑提供了支撑。如今,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攀升,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超高层建筑由于其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要充分考虑设计意图,提出合理的建议优化方案。需要考虑结构加载部署、施工垂直运输、施工供水供电、消防措施、安全措施,外架的合理安排如爬升架的结构和装修协调。需要考虑各专业工程的穿插、信息统筹、预处理机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设计施工难点的QC攻关等等。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液压爬升模板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等技术的创新促进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可喜的是,当前,超高层建筑像上海中心等也正在向着节能、环保的趋势发展。
对于工程师来讲,超高层建筑意味着一场艰巨的挑战。100米高度的建筑现在已经习以为常,标准统一,技术成熟。但面对250米以上的超高层,涉及建筑的复杂性、综合性以及难度系数的增加,不只是高度的增加那么简单。
人类的认识永远是有限的,超高层建筑也在广大建设者们的努力下,伴随着一个个难关的突破,显现着挑战与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