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幕墙网】“十一五”以来,安徽省池州市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促进节能减排为目标,有效实施了淘汰关闭、结构优化、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等一系列举措,使该市墙材产业结构实现了重大调整,产业得以升级。
政策形势及发展需要,是墙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拥有九华山风景区及皖西南优美风景资源的池州是全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立市理念,并致力于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池州市墙改工作围绕这一理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早在2006年该市墙改办就提请池州市发改委牵头,联合土地局等7委局下发文件,列出了全市小轮窑企业淘汰关闭时间表。2007年池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限制生产和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的通告》,规定2008年1月1日起在主城区和九华山风景区实施全面“禁实”。
实施强制性淘汰与关闭,是墙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池州市墙改办作为实施主体,凭借东风,抢抓机遇,积极与池州市经信委、政府节能办沟通。将小轮窑清理整顿工作纳入市政府节能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由市长与各县区政府领导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为轮窑关闭提供了重要保障。各县区墙改办主动出击,精心组织实施轮窑关闭具体工作。2007年年初,石台县1家轮窑企业发生土地纠纷,石台县墙改办抓住契机,针对石台资源环境现状,提请县政府乘势关闭了所有黏土砖企业,使石台县成为安徽省率先全面关闭轮窑企业的县。青阳县和贵池区继2008年、2009年对城区周边乡镇及沿国、省道实施部分关闭后,2010年全市轮窑企业全部关闭。
促进新型墙材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是墙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池州市墙改办于2008年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墙材确认管理的通知》,对该市申报资质认定工作提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高于安徽省墙改办考核标准的实施细则。同时请专家到企业进行工厂现场考核。2009年以来,池州市新墙材企业中混凝土砌块类企业主机设备均为QT8-15以上机型,有两家年产1亿块标砖的蒸压粉煤灰企业投资均在3000万元以上,现又在原有基础上投资建设加气混凝土
生产线及其他制品,企业规模和质量技术管理水平均居安徽省先进行列。为适应需求,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注意发展不同的新墙材,目前池州市新墙材品种丰富,基本满足了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
加强质量监管,是墙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保证。要想用新型墙材彻底取代传统黏土砖,必须注重产品质量,树立新型
墙体材料的良好市场形象。池州市墙改办首先通过质量月活动,要求新墙材企业必须使用电子配料秤、必须建有实验室,产品要进行初步检测后才能出厂,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其次以执法检查为手段,以产品备案为条件,强化市场监督,严把市场准入关,拒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这一系列监管措施,促使该市新墙材企业加强了行业自律,注重企业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从而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形象。使得池州墙材市场呈现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墙改工作也得到了各方认可。
据了解,“十一五”初期,池州市仅有新墙材企业11家,新墙材生产能力2.2亿块标砖,黏土砖企业76家,黏土砖产量5亿块标砖以上,新墙材使用率仅35%。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十一五”末,该市新墙材企业已发展到28家,新墙材产能达15亿块标砖,最大企业规模年产1亿块标砖。2010年年底,该市黏土砖企业基本被淘汰,非黏土类墙体材料使用率达到98%以上。
池州市墙改办主任程美红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池州市墙改办将紧密结合池州城乡建设和发展工作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节能减排为中心进行技术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推动池州市墙材革新与
建筑节能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打造生态池州做出更大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