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攻关
此项科研课题为相关部
门制定进出口建筑用
胶粘剂监管办法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出口建筑用胶粘剂实行有害物质专项检测制度提供了技术支持,填补了国内有关进出口建筑用胶粘剂标准体系研究的空白。同时,也为我国进出口建筑用胶结构安全及有害物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能与国际接轨的完整方法,对今后开展各类化工产品风险评估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及理论指导意义。
一点一滴筑起绿色屏障
把理论的基础建立在过硬的实验数据上,参与此次科研攻关的课题组共15名成员,其中长期在化验台前与实验数据打交道的多位专家具有硕博学位。
□首次提出建筑用胶安全检验标准体系,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空白;
□首次引入模拟取样法(Boot?鄄strap)、上限控制法(UCL)、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分类法(GHS)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
□首次将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建筑用胶粘剂结构安全评价体系模型;
□首次建立了进出口建筑用胶粘剂中多种有毒有害成分的检测技术,实现了一系列方法创新,并提出了一套科学严格的结构安全检测方法。
我国每年用量达上百万吨的
建筑胶粘剂,将加上一道安全锁。7月12日,厦门检验检疫局一项新的科研课题———《进出口建筑用胶粘剂对建筑、环境及人体安全的风险评估和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专家鉴定指出,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在这项研究成果基础上,该课题组已经提出了一套进出口建筑用胶粘剂的检验监管新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污染已经不容忽视。建筑用胶粘剂被广泛用于建筑物的
玻璃幕墙、
石材、
木材、
钢结构粘接等。目前,在我国每年用量达上百万吨。
建筑用胶粘剂在使用之后,大多长期存于环境。其所伴生的相关化合物,比如: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酯等,往往具有很强的致癌、致畸、致呼吸道疾病等毒害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相关安全卫生标准及法规工作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完善,致使某些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用胶粘剂流入消费市场。近年来,
硅酮结构胶的安全问题、木材粘接胶的甲醛污染问题屡见报端、触目惊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制定胶粘剂相关的各类标准已有100多种。对胶粘剂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全面制定了
木材胶粘剂的18种物理、化学指标检测方法。但目前国内外标准有关建筑用胶粘剂的品种划分还较为粗略,配套检测方法的建立任务相当繁重。
面对困难,厦门检验检疫局科技人员发挥“敢想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攻坚克难。他们从建筑用胶粘剂的种类、组成、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迁移规律、风险分析等入手,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化,建筑用胶粘剂的系统分类和标准体系建起来了,与国际接轨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配套的检测方法产生了,一个有效控制建筑用胶安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形成了,为进出口贸易安全再次加上一把“绿色之锁”,全国各地质量监管部门从此多了一份更为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较,这一课题在建筑用胶粘剂标准体系和检测技术研究上具有创新性,在风险分析方法上具有先进性,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方面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在诸多领域先人一步。
人才强检>>
在厦门检验检疫局此次科研攻关课题组15位成员中,不仅有长期在化验台前与实验数据打交道的6名硕士、两名博士,也有来自进出口工业品综合主管部门、长期奋战在一线为进出口贸易保驾护航的科以上领导干部。他们把理论基础建立在过硬的实验数据上,也把成果转化的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放在检验检疫工作实践上。
专家们大胆开展了相关检管模式的研究。结合进出口建筑用胶粘剂实际情况及建筑用胶粘剂的性质特点,提出了“备案登记+口岸核(抽)查”的检验监管新思路,为进出口建筑用胶粘剂检验监管模式研究之路,打下了一个全新的路标。
这个特殊的团队,在进出口建筑用胶粘剂分类及标准体系研究,包括胶粘剂所含有毒有害物质及其结构安全风险分析和检测技术研究上,也攻城破垒,不断取得突破。他们先后建立与建筑用胶粘剂相关的有毒有害物质的9个检测方法和解决方案。比如,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实施胶粘剂中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同时测定;以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实施胶粘剂中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同时测定;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实施胶粘剂中
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等。
与【胶要闻】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胶要闻” 相关信息请访问
胶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