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调节室温”,中国馆拿出了自
遮阳体系、半室外
玻璃廊;世博主题馆的妙招是
地源热泵,要最大程度地实现环保功能;世博中心采用了先进的
幕墙系统;西班牙馆则使用了竹子和半透明纸的材料……
“ 绿染世博”,在上海
世博会的园区内,所有的场馆建筑都以生态可持续为基本宗旨,呈现出最精彩、最集中、最前沿、又最适用的绿色
建筑技术。
然而,当这些超前的技术被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时,究竟该如何规划设计演绎?作为2010年“德中同行”上海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德可持续城市发展”为主题的都市论坛首场活动针对这个热点话题,聚焦国内一些城市建筑中的革新技术和生态节能。
当世博遇见绿色
所谓“
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同时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地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各种绿色
节能技术无论在国家馆、企业馆、
配套设施等,都得到了几乎极致的运用。以
太阳能技术为例,主题馆的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8兆瓦,是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太阳能
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站。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以太阳能替代传统能源,将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给出了这样的点评,本届世博会提供了绿色建筑设计的试验平台,各个国家馆、地区馆、企业馆都充分演绎出融合最新技术、兼顾历史传统的创新绿色建筑技术。这不止是一次全球文明的盛会,也是全球新建筑技术的聚会,可以预想它必将充当“旗舰”的作用,从而带动更大范围内适宜性绿色建筑设计的浪潮。
当建筑遇见节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的“德中同行”项目中,由中国、德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小组作为评审,将选出40个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绿色节能项目,而这些建筑实际上就是节能技术在现实中的演绎。
然而,一旦离开了展览展示的土壤,来到生活应用中,绿色建筑就要直面不少现实问题的挑战。在上海,“浦江智谷”节能生态商务园作为绿色建筑的“先行者”,一直颇受关注。这个项目总规划面积1100亩,而目前建成了首期14万平方米的
节能建筑和生态环境。
“浦江智谷”项目负责人柳孝平告诉记者,绿色建筑一定要考虑经济效益,才能有利于发展和推广。“尽管使用节能技术会让建造成本提高10%至15%,但节能效果的产生将逐步收回这些付出,因此,应该因地制宜地集成不同建造方案。”以浦江智谷项目为例,他预计,经过6至7年的时间,就能收回技术上耗费的成本。
目前,欧盟、美国、日本都已将绿色建筑列入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促进节能低碳的重点领域。尽管国内已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示范项目,但整体而言,不少建筑依然存在房屋设计、规划不合理,浪费严重;
建筑材料尤其是墙体不
保温,不
隔热,且很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种种缺陷。
当技术遇见美学
“绿色建筑在发挥节能技术的同时,也可以设计地赏心悦目”,在论坛上,不少专家表示,当绿色与美学结合,才能真正呈现出绿色建筑“以人为本”的宗旨。实际上,上海世博园区中的不少场馆都堪称典范。
例如西班牙馆,整个展馆内部运用了不少节能新技术,不但使用竹子和半透明纸张作为材料,顶部还使用
太阳能板。而设计中又体现了浓郁的地中海畔“斗牛王国”的风格,外观墙体上覆盖有柳条编织品,并且借助西班牙不同地区能工巧匠之手,展示瑰丽的民俗图案,极富美感。
有意思的是,巨人集团医药园――这个同样位于上海的绿色节能项目也令中德专家对其美学设计津津乐道。整个园区坐落在河滨与人工湖之间,办公楼紧贴着逐渐抬高的地势形成波动,将建筑与周围的地貌环境融为一体,犹如在一个褶皱的景观面内移动进出。“节能技术要成为建筑的美学元素”,负责该项目的陈瀚旭喜欢以一个“建筑师”的角度看待节能设计。他同时指出,建筑师除了设计之外,也要参与后续的施工、管理流程,才能使绿色建筑实现节能最优化。
世博园“绿色建筑”
日本馆――呼吸蚕茧
绿色亮点:环境控制技术日本馆建筑外层采用含
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
膜结构”包裹,实现了高效导光、发电,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而展馆内部也使用了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的使用,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波兰馆――
窗花精灵
绿色亮点:高科技材料
外观犹如折叠纸张的波兰馆,外表层材料选用“浸渍
激光切割胶合板”,安装在一块一块的
胶合板建筑模块上,随后再在这些模块的表面层上安装玻璃、聚碳酸脂,以及
防水或者防紫外线
辐射的材料,构成墙体,最后才安装半透明的有机材料。
芬兰馆――白色冰壶
绿色亮点:3D模型设计
芬兰馆外部正面使用了富有现代气息的鳞状花纹纸塑
复合板。这是一种工业再生产品,中厅墙壁以及二层的一些墙壁都是由织物覆盖。建筑材料都经过严格筛选,以确保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降至最低。
与【低碳理念】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低碳理念” 相关信息请访问
节能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