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编辑部整理发布:
多姿多彩的世博园里,最耀眼的颜色属于中国馆中国红。天气晴朗的日子,它光彩夺目,气势磅礴;有雾有云的日子,它恍若飘浮于云端,轻灵飘逸。每次看到中国馆,都很想采访一下它的设计师,这次终于如愿,采访到了世博会中国馆领衔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
“斗拱”象征中华民族精神
“看到图纸上的中国馆真正建成了,我也感到震撼,因为看图纸和看到馆,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接受记者采访时,何院士如是说。
对于中国馆的斗拱造型,何院士表示:“斗拱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钥匙。它很像夏商周的青铜器――鼎,有些鼎立之势。但却更抽象,属于现代构型手法。”
这种下窄上宽的造型,还象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何院士拿起手边的纸笔飞快地画了几笔:“如果建在地面,就没有这样飘逸的感觉,这样竖起来后远看就像飘在空中,更有标志性和纪念性,有伟大祖国屹立在东方的感觉。
这样的造型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自遮阳体系”,太阳很高时照不到,阳光低斜时才能照进来,就实现了节能环保的功能。
“中国红”挑选了半年
除了造型,中国馆给人以震撼之感的就是用色――“中国红”。无论远看还是近看,这红色都赏心悦目。
“当时就想,这红色要纯,要正,要大气,要经典,”何院士说:“请了中央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帮忙选色。在各种红之中,挑了几种。在运用到建筑外观上时,还采用了退晕等美术手法。”
中国红的选色,历时长达半年。何院士他们在多次对北京天安门、故宫的实地观摩考察和论证的基础上,在白昼不同光线折射、夜晚灯光不同照射效果以及不同视角高度、不同位置观看等情况下的红色效果的比较选择中,最终选定了几种红色共同达到“中国红”。
红色,也给人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感觉。何院士神情严肃地说:“每次看到中国馆,我就仿佛耳边响起了歌声‘祝愿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东方之冠”原名“中国之器”
走到中国馆的旁边,经何院士的指点后记者发现,馆的外壁上有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如同篆刻字体的24节气的“春分”、“谷雨”、“立夏”等字样原来就是这样浑然天成地运用在建筑上。
如何体现中国馆的中国特色,何院士说他为此想了很多。他想过苏州园林,想过抽象的符号“如意”等等,做成一种标志性的建筑似乎还不够,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具体表现出来呢?最终他们在中国文化这个富矿中找了青铜器、陶瓷(词条“陶瓷”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器等,并从中国传统建筑的九宫网格中汲取灵感,最后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提炼。最初命名为“中国之器”,设计逐层展开,最后才更名为“东方之冠”。
三大展区凝聚中国元素
中国馆外共分三个展区,力求凝聚中国元素,突出中国特色。
第一个展区位于49米层,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东方足迹”展区,会用一部电影,一幅长卷,一片绿色,来展示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第二个展区位于41米层,叫“寻觅之旅体验区”,观众可以乘坐轨道车在里面进行游览,欣赏“石桥”、“斗拱”、“园林”等中国建筑特有的展项。第三个展区是位于33米层的“低碳行动”功能展区,反映中国用“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东方智慧来破解现代城市节能减排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