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衣食住行中,住,恐怕是百姓生活的头等大事了。从房屋的建筑质量到入住前的装修质量,处处都让人牵肠挂肚。质量低劣的
建材产品除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外,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近年来,建材打假一直是打假行动的重头戏。
那么,国家相关部
门究竟对劣质建材产品采取了哪些措施?劣质建材屡打不绝的病根何在?针对目前建材市场中存在的问题,2005年又将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国家质检总局执法司严冯敏副司长。
建材打假成绩斐然
严冯敏告诉记者,建材市场打假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的产品:
建筑材料(主要指
钢材、水泥和建筑用扣件),装饰装修材料(主要包括
涂料和
板材),低压电线电缆和室内用的开关,插座产品。这几方面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不但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中建筑用的钢材、水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强度不够,不能达到标准要求。过去几年里发生的桥梁、房屋倒塌事件很多都是由于劣质水泥和钢材引起的。板材和涂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给家庭装修中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劣质建材除了以上的危害以外,还存在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影响消费心理等危害。
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把建材打假作为打假工作的重点。2004年,通过各部门密切配合,联手整治,组织了多次重大行动。通过落实打假责任制,实施《对“地条钢”生产企业和“窝点”断电实施办法》,公布黑名单以及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4年,根据全国整规办统一部署,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50.72万人次,检查建材生产企业65745家(次),检查建材市场和经销企业86439个(次),检查建筑工地28086个(次),立案查处各类建材违法案件48069起,查获假冒伪劣建材产品总值达12.4亿元。
其中,把劣质钢材的生产源头“地条钢”作为整治重点。经过整治,各地生产“地条钢”和用“地条钢”
轧制钢材违法犯罪活动由公开转入了地下,由集中转变为分散。一批长期集中生产“地条钢”的重点区域得到了有效的整治,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受到了依法严惩。不少地方生产“地条钢”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河北邢台、山东临沂、江苏邳州和浙江嘉善这四个
人造板生产基地,
胶合板和
细木工板的产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经过2004年的集中整治,这四个基地形成了一大批成规模、上水平的优质产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利益驱动建材造假
在建材市场整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劣质建材生产反弹。一些劣质建材的生产窝点在被执法人员查处后,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出现死灰复燃的情况。近几年来,由于原材料市场价格持续居高不下,很多造假分子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
同名优产品相比,劣质产品的生产成本十分低廉,这就导致了劣质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很低。以装修中经常用到的
大芯板为例,一张质量合格的大芯板销售价格应该在80~100元左右,而市场上一些劣质的大芯板售价只有三、四十元甚至更低。劣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劣质的原料因此成本极低,即使在与优质产品差价很大的情况下仍然有利可图。因此很多制假者在利润的刺激下改换地点卷土重来。
除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外,造假者的犯罪风险成本过低也是原因之一。造假者通过造假所获得的利润,和他一旦被查处后所得到的惩罚相比,利润要远远大于处罚。因此现有的一些惩罚措施还不足以对造假行为形成威慑,而且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建材领域。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的基层政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有的基层政府甚至把造假企业作为招商项目引进,对造假企业进行扶持保护。在有些地方甚至有25日、28日宁静日的说法,即一个月里有28天时间不允许任何一个执法部门到企业去检查执法,而且执法部门在去企业执法前要向地方政府进行报批。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此外,在一些地方还存在执法不到位的情况。罚过放行,仅以处罚为执法的目的;罚完了事,该取缔的没有取缔,该整顿的没有整顿。
坚持打假与扶优双行
严冯敏告诉记者,在2005年里国家质检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保持对劣质建材产品打击的高压态势。总结上一年的工作经验,对钢材、涂料、板材等产品进行深入整治。要切实抓好《对“地条钢”生产企业和“窝点”断电实施办法》的落实,对落实不力的地方,要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以人造板、涂料为重点产品,全面推进装饰装修材料的整治工作。充分发挥涂料行业打假扶优协作网的作用,与名优涂料生产企业联手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涂料违法活动,组织名优企业调查假冒伪劣涂料信息并向执法部门反馈,进行及时查处。同时从生产基地、市场、建筑工地和木家具生产企业等四个环节同步对劣质人造板进行集中整治。
同时加强对钢管和扣件租赁行业的监管,并抓好其他涉及建筑施工安全的产品质量整治工作。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