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名目繁多的
建筑节能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大多数人认为,节能产品设备和技术使用越多,节能效果就越好。
其实并非如此,节能产品的堆砌不一定能达到建筑节能效果。很多开发商采用了某几项节能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成本,也提高了售价,把这些单项技术作为楼盘的卖点推销给消费者。虽然这些技术,单项而言都具有较好的节能作用,但在未经过住宅的整体节能模拟设计和配套使用情况下,把单项
节能技术简单地堆积起来,住宅的舒适度指标和整体节能效果很可能不会提高。
专家解释,
建筑耗能70%用于冷暖控制,应用的外墙
保温材料就好像给住房穿上了“保暖服”,看似在
隔热保温方面更胜一筹,却忽视了夏天的散热功能。“这就好比夏天穿‘棉袄’,空调费将一路飙升。”因此,每栋建筑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某一项目的的节能方案不能复制,好的技术要用对地方,才能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用“短板”理论可以最好地解释这一现象。当我们用许多条木板拼装成一个水桶,这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只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板。专家告诉记者,中国住宅能耗高主要是因为存在很多节能薄弱环节,也就是“短板”。有些开发商所炫耀的某些单项节能技术就是那些“长板”,一套住宅无论采用了多少块“长板”,如果未经过整体的配套设计,只要存在一块“短板”,节能效果将大打折扣。例如,很多住宅采用了双层中空低辐射
玻璃,这样的
门窗产品比普通的
玻璃门窗节能效果确有增加,但这样的玻璃必须和
外遮阳系统配套使用;有些门窗采用
断桥铝合金窗框,这样高档次的门窗如果不与
外墙保温配套设计,还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目前,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资金投入也不少,再加上现有成熟的节能技术,这些都好比是木桶的长板。但是,建筑节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缺乏能充分联通技术与市场这两极的中间产业。这一行业既能整合整个建筑领域的
新能源技术和产品,为开发商打造适合的节能建设设计方案,又能兼顾市场消费群体的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
节能建筑与经济适用的矛盾体。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节能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