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依据自己的国情,坚持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在多发的小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应基本处于弹性阶段,不发生破坏;在罕遇的大震作用下,允许结构产生一定程度、乃至严重破坏,但应确保建筑结构物的整体安全,防止倒塌。综合农村房屋的主要类型有砖结构、石结构及
木结构等,每种结构都有自己特殊的“防震指标”。
砖结构:承重墙厚度不小于24厘米
案例:
1976年5月云南龙陵县地震时,该县大坝食盐仓库砖木结构,砖墙中间,隔一定距离用直径8毫米钢筋拉接,震后基本完好。
分析:
砖墙承重或砖柱承重的砖结构房屋,是目前城乡较普遍的一类传统民居,按其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区分有内墙和外墙;按材料和构造方式分,有实砌墙、突斗墙和复合墙。
砖结构房屋,要求墙体均匀、对称,纵横墙间距适当,并沿竖向上下连续;
门窗位置的安排不要破坏纵横墙的接结;承重窗间墙最小宽1.2米。砖柱与砖墙要有足够的
强度,所有承重墙体的厚度,应不小于24厘米,黏土砖的强度不低于75号。
为提高抗震性能,建房时,还可在屋架下弦底处,沿房屋外墙、砖柱顶部设置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以增强砖房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设置抗震缝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些多层砖混的楼房,还要特别注意形状规则些,成为整齐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其他没有凸出凹进的形状,几何形体复杂的建筑物应设置抗震缝,即在两个单元之间留下一定宽度的墙缝,将其分成形状简单的几个独立单元,以免地震时由于各个部分所受力的大小不一致,而容易在转弯拐角处造成断裂或倒塌,并导致整体破坏。
石结构:楼
板石架撑长度不小于12厘米
案例:
1974年5月云南昭通地震时,木杆公社供销社为石木结构的三层楼房,每一层均加有木板圈梁。地震时,该楼只有灰皮脱落、窗户
玻璃震碎、房瓦掉落,其他基本完好。而紧临的楼房,虽然基本结构相同,但是未加土板圈梁,地震时都倒塌了。
分析:
石结构房屋、建筑物是沿海很多乡村因地制宜普遍运用的传统建筑结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颇具特色。但
石材既硬又脆,不具弹性,抗弯、抗拉力和冲击力显然比钢筋混凝和木质结构都差,重力
荷载大,如施工不佳、布局欠妥,就容易变成地震区的危房。
采用石结构房屋,必须严格控制层数,不盖或少盖多层石结构楼房,并力求材质和选用合适结构形式,保证施工质量。由于石砌墙体自重和承重大,还要尽可能按现代建筑技术的各项规定施工,不论哪一种墙体砌筑形式,砌体连结处灰缝一定要饱满、密实,并采用经过加工整平的优质方石材坐浆叠砌,少用或不用厚度大的垫片。纵横墙的交会点——墙体转角部位宽度应加大,内外墙要连结紧,并辅以钢筋加固,以增强抗震力。
石柱、石楼板、石梁、梁托要环环扣紧,相互拉结,联成较好的整体性。有些石楼房用长条板石做楼板,荷载重,更应特别注意它的稳固性,尽可能做到:楼板石架撑长度不小于12厘米,较合理地支撑长度应相当于墙体厚度;楼板夹缝加钢筋,水泥
砂浆灌缝饱满、黏结紧。
天然石材的建筑构、配件如雨篷、檐口、
遮阳板、踏步等种类繁多。这些配件的适当构造处理,对增强房屋抗震能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木结构:骨架尽可能采用穿斗式
案例:
1990年4月青海共和7.0地震时,铁盖寺为木架结构建筑,虽然周围土墙全部倒塌,但木架结构完好。
分析:
木骨架承重房屋,在一些乡村民宅仍有一定比例。木结构一般由梁、柱、檩条和椽子等组成骨架,承受房屋和楼层的荷载,墙只起着围护与间隔作用。这种房屋可因地制宜,如果构造合理,就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常见的木结构大致有门式平顶、老式坡顶或称北方小式、三角形屋顶(新式双坡)和穿斗式四种类型,尤其以穿斗式抗震性能更好。因梁、柱、斗拱间都是榫眼接合,具有结构巧、荷载小、富有弹性,变形恢复能力强、整体性好的特点。
建房时,增强纵向与横向的稳定性,是木屋架承重房屋有效的抗震措施。一般采取在梁与柱之间增设斜撑和剪刀支撑来加强。骨架尽可能采用穿斗式,柱脚基座最好做成现浇混凝土座,并用铁件、
螺栓锚固;各连结点涂刷沥青等以防潮、防腐、防虫蛀。同时,尽量减轻上层围护墙的重量,加强木骨架及隔墙、围护墙的拉结力。高烈度地震区的木骨架承重房屋,可采用下部做重的围护墙,上部做轻的围护墙和隔墙的方法,以增强抗震力。
木结构的房屋还有一些是由土墙或土坯墙支撑木质屋顶的。土墙的强度和耐久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土质的优劣。建房时应尽量保证墙身互相联结好,避免孤立墙,在墙身交接处或墙身过长时,须加筋或设圈梁,房屋总长度不宜超过60米,跨度不大于6米的屋架及超过1500公斤的
集中荷载,若仍支承在土墙上须加垫板。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设备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