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祥云火炬来了,她攀云山,过珠水,她给我们留下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必然回归平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分享,提前平淡一回吧。
体育是人类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发现自我、表达人类旺盛生命力的一种运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高尚精神是整个人类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人类追求进步、爱好和平、努力向上、超越极限的积极进取精神。体育精神在中国的具体实现就表现为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但能使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通过最近距离地彰显中华体育精神来丰富中华民族精神,而且也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良好契机。
1、中华体育精神
任何时代的体育,总是以一定的民族文化形态具体地存在于不同的民族地区之中,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存在方式。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所创造出的千姿百态的民族体育文化都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反映价值选择的精神文化,更具有浓重的民族文化痕迹。尽管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在体育运动形式趋同的条件下,民族体育精神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现代中华体育精神是我们在引进、消化、创新和发展现代体育运动实践中,逐步产生和积累的精神成果。发轫于西方文化传统的现代体育精神对当代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当代中华体育精神,决不是对现代西方体育精神的简单复写,而是将其移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自觉与不自觉地遵循中华民族精神的要义,进行了筛选与变通,打上了民族的烙印。现代中华体育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祖国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挑战极限的英雄主义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中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也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中华优秀儿女在战争、生活、工作、学习等中体现出来的爱国、爱民族以及不怕牺牲、英勇顽强、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更是民族精神的精髓。应当说,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和指引下,一代代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往开来,中华民族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现代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新时期,这些精神得到了弘扬和发展,又出现了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六十四字创业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等等。这些精神体系构成了民族精神的强有力的精神纽带,把全国人民不分民族、区域、年龄、职业联系在一起。成为引导全民族成员,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全民族的振兴发展而努力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
3、中华体育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贡献
建国以来,我国运动健儿在国际舞台上彰显的祖国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甘为人梯的贡献精神、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和挑战极限的英雄主义精神,凝集成了强大的中华体育精神的纽带,极大的鼓舞了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内涵。
体育主要以激烈的体育竞赛方式来追求荣誉,来传递精神,来实现心中的美好梦想。20世纪50年代,为我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喊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名言,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影响,不仅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运动健儿为国争光,还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奋发向上。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代人中,有很多就是在容国团的拼搏精神鼓舞下,在各自的岗位上顽强拼搏,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容国团为代表的我国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70年代,中国登山队于1975年3月重登珠峰,最后有9人登上峰顶,用实际行动为国家赢得荣誉,让国际登山界心服口服。运动员这种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甘为人梯的精神,在这场登山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也让这种体育精神以一股洪流注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初,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肩负着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也正是在这时,中国女排不畏强手、顽强拼搏,连续五次夺得世界冠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心。“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口号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进取和前进,成为体育健儿独特的精神贡献。
世纪之交的2000年,我国体育健儿在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上实现了新突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中共中央号召:“全国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同志们都要向奥运健儿学习,大力发扬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发扬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于创新,力攀高峰,同心同德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运动员刻苦训练、不畏强手、顽强拼搏、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和对祖国、对人民深深地热爱的伟大情操,赢得了世人的尊敬。由此升华凝结的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大大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民不断的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北京奥运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贡献
4.1 北京奥运会强化了民族认同,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最完整体现。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奥林匹克运动于2008年在北京和中国文化接轨后将更能激发起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有三件事可以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出现战争,二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三是出现能吸引全民族持续关注的重大事件。”前两件目前中国不会出现,而持续两周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恰恰是符合第三个条件的重大事件。奥运会期间世界各地的教练员、运动员、官员和旅游观光人员聚集北京,领悟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领悟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使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认同中国,进而真正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再者,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都会转播奥运会,当世界的镜头扫视着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当由于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彰显自己的强悍使五星红旗在奥运会赛场升起时,当中华奇迹使世界各个角落都在呼喊着同一个即陌生又熟悉的名字——中国时,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为之欢呼、骄傲、自豪。这一切都有利于增强以国家为单位的民族认同感,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绪,增强人们的民族责任感,从而整体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4.2弘扬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务意识,倡扬贡献精神。首先表现在奥运会志愿者促进了文化交流。奥运会志愿者是在众多申请者中经过组委会的层层筛选脱颖而出的,其职责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官员、裁判员、记者、观众及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但他们的身份却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服务人员,他们不仅是举办国家的形象大使,更在为各国运动员及观众的热情服务中学习了外来文化的精华。
其次表现在推动了社会的协调与整合。社会整合是协调社会各个相互分离但又相互关联的单位,如阶级、团体、个体等,使其达到和谐状态的过程。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制度的建立,将人们分割为不同的职业群体和利益群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和冷漠。奥运会为有着不同背景的志愿者们提供了相互了解与互相帮助的机会,降低了彼此的疏离感。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由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而集合在一起,成员间形成了一种友爱、互助、进步、奉献的新型互动关系,原有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结构性差异退居次要地位,进而增进了社会融合。
还表现在缩短奥运会与大众的距离,促进国际沟通与相互了解。每届奥运会在不同地方举办,不但使奥林匹克理想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同时也使全世界的青年有机会了解各国文化,懂得我们的地球是由多元文化组成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最后表现在树立社会新风气,增强民族凝聚力。从历届奥运会举办情况来看,主办奥运会的城市一般都要提供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服务,这就要求奥运志愿者不但要在岗位培训时学习专门知识,而且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要在实际服务中不断学习。这无形中便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志愿者主要来自主办城市的各种学校,他们在奥运会期间的行为能够启发社会良知,激励人们多为他人考虑,为社会着想,对主办城市甚至主办国的大众都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也是民族精神的有力体现。
4.3 组织文化主题活动,增强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 北京奥运会筹备阶段及奥运会期间,以悠久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为依托,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和首都的文化资源优势,精心策划组织各种大型文化主题活动,是北京奥运会组委会行动的目标之一。
大型文化主题活动是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良好途径,同时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的良好载体,是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具有系统性、生动性、易传播、影响面广的特点,有利于普及奥运知识,激发全国人民支持奥运的热情;有利于国际友人更加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向往东方文明。自2001-2005年间,也就是北京奥运会效应前期,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背景,举办了成体系和呈周期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如北京奥运会文化节、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北京国际音乐节暨国际交响乐演出季、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相约北京”、残疾人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推出了一批体现中国特色、北京特点的国际性品牌文化活动,提升了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文化品味。精心设计创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文化活动,孕育形成一批具有北京城市文化特点、吸引普通群众参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市民文化品牌,是提升文化精神的直接表现,这也是北京奥运会效应前期,推动文化艺术活动的主要动力。
举办奥林匹克文化节是最能体现民族特色,最能吸引全世界人民关注中国文化的良好手段。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是从2003年开始的,在每年的“6•23”国际奥林匹克日至“7•13”北京申奥成功日期间,通过鲜活的文化内容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包括举办高水准、国际化的大型文艺表演活动,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这些为2008年的奥林匹克文化节要办成集文化展览、文化艺演出、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国际最高水平的奥林匹克文化盛会准备了条件。
有重点地在国内外举办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和良好社会效益的文化艺术及学术交流活动,在高等院校内借助学术论坛推广奥林匹克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使中西文化在沟通中更好地相互交融和相互补充。是使世界认识中国的很好途径,也是中国文化走出故步自封的唯一出路,更是提升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好办法。北京凭借2008年奥运会契机正逐步向着这个方向迈进。
4.4 推动文明市民活动,增强公民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 市民文明素质是受民族文化心理素质影响的一定地域的城市公民的个体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公民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既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前提条件,又是民族文化作用的必然结果。市民文明素质提高了,城市文明才会拥有坚实的基础,民族文化才更具魅力。对北京而言,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是实现人文奥运理念、提高中国国际影响的关键所在。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既给北京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北京自2001年以来,为满足人文奥运的要求,结合市民文明素质的实际情况,借鉴第28届雅典奥运会及历届奥运会的成功经验,持续多年重点对市民进行礼仪教育、法制教育,推进市民讲外语活动,加大城市诚信建设力度,并且深入广泛地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而切实提高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现在首都的文化建设正向着创建一流的市民素质、一流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社会风气前进,从多层面、多角度提升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5 践行奥林匹克精神,普及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和挑战极限的英雄主义精神。 北京奥运会展示给世人的将不仅是庄严肃穆的礼仪庆典文化,还将通过实践“更快、更高、更强 ”的奥运会精神,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更快、更高、更强 ”不仅仅作用于运动场上优异成绩的竞争,而是向中华民族发出的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号角。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一致的。注入中国文化精神后升华了的“更快、更高、更强”将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个人的完善和进步、民族的发展和强大,“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是其动力之源。现在,奥林匹克精神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已经超出原来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又一动力。它将从更加宽广的层面来诠释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作用,它是一种振奋民族精神的
催化剂,是北京奥运会带给中国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公正、公开、公平”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也是北京奥运会带给中国的又一宝贵财富。我国的现代化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素养形成是其重要的支柱之一。因而“公正、公开、公平”精神原则对于我国不平等的思想观念是一次洗礼,对于市场中的不正当行为是一次整顿,从而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使民族文化精神能够健康地得到的宣扬,进而校正民族精神的提升方向。
进入[白云企业专区] 了解更多产品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