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购房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开销,房屋质量方面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上半年,国内某市上周内接到的房屋结构性质量问题的投诉就超过120起。然而,这还仅仅是暴露在阳光下,普通消费者能够看到的问题,调查显示现在一看不见的问题更加严重。
由于建筑“未老先衰”,现在不少业主所购房屋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有专家推算,如今每年中国的隐性建筑损失都在4500亿元人民币。
“现在全国相当多的建筑工程、资料在造假!”年近70的建设部某中心特聘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磊坚一边说,一边用拳头气愤地敲着桌子。他花白的头发在空中抖动,情绪非常激动。
“我看到过的工地,梁、柱、墙、
混凝土里面的
钢筋保护层超过规范允许的偏差5—10倍,有的甚至还多。” 尤其让周磊坚担忧的是,类似建筑质量问题目前在国内已经比比皆是,并且其直接结果就是建筑物的寿命大大缩短。然而这些建筑物的验收资料全部是“符合要求。”
众所周知,房屋寿命有多长需要基于一系列技术指标的保证。
在现阶段,中国常规房屋应该正常使用50年,这种寿命预测是在我国混凝土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它也并不是一个较高的标准。目前瑞士、挪威等国家房屋寿命估算可以达到80年,英国房屋寿命更是高达132年。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房屋可能连50年的寿命都达不到。由于建筑结构问题,许多
钢筋混凝土的寿命不过2 5年左右。这些房屋就好像得了隐性大病的人支撑不了多久一样,只是目前表面上还看不到。现在大家注意的都是房子垮了,倒了,砸死人了,其实现有房屋存在的一些隐患才真正令人担忧。”周磊坚说。
建筑物寿命的缩水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样算下来,中国国内一年的隐性建筑损失至少都在4500亿元人民币。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种无形之中的巨大损失。
有人说,中国目前建筑物寿命不达标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但是这个黑洞是如何产生的呢?
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这样的“十大建筑”也存在“短寿”问题“混凝土保护层不达标,里面的钢筋就会提前
锈蚀。房子如果盖好后就
开裂,不仅仅是外形不美观,而且意味着钢筋从现在起就开始锈蚀了。”周磊坚说。
作为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近45年的资深人士,周磊坚曾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总指挥部负责施工质量工作。当时工人体育场是亚运会主赛场之一,需要提前进行翻新。
“工人体育场是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都是特级建筑,应该能使用100年以上。结果翻新时,把混凝土砸开发现,25毫米的钢筋锈得只有8毫米了,
承载力和原来相比已经相差甚远。工人体育场本来到2059年都不会出现问题,但从盖好到翻新才29年(1959—1988年),已经是这种局面了。”
“民族文化宫也是如此,翻新的时候,发现直径20毫米的钢筋锈得仅剩12毫米。原计划8000万元翻新,结果花费超过了2亿。百年级的建筑都是这种寿命,何况普通百姓的住宅呢!周磊坚进一步解释说,十大建筑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当时为快速施工,所以在混凝土中加了很多盐,以保证冬天不冻,能继续施工,但是这种方法极易
腐蚀钢筋,当时又没有很好的阻锈剂。但现在的建筑不是加盐问题,而是由于施工质量不能保证,导致钢筋提前锈蚀。当然建筑物的短寿问题并不仅仅在钢筋上,它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原因。专家们分析,首要原因是施工质量问题;二是部分建筑监管机构并未对建筑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三是建筑设计本身先天不足。监管不力是出现问题的关键。
问题根源:施工现场没有质量控制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施工现场的质量未能有效控制。我们的建筑设计已经非常先进了,还从国外请了著名的设计师或设计单位,为什么建筑还达不到标准?对此,周磊坚认为,这是因为专家制定出的设计规范和施工现场的实施规范是两回事。
“设计规范是告诉你如何计算,如何
抗震、受力,根据结构受弯、受压、受拉来配不同粗细和级别的钢筋和不同等级的混凝土。而施工规范则是把按设计规范的要求做的设计图变成现实。”
周磊坚告诉记者,在工地上常常看到搅拌站沙、石严重混堆,在配混凝土时,水泥、沙、石、水和
外加剂根本不过秤,许多工人非常不认真,只是估个大概而已。最令周磊坚感到气愤的是,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现场的混凝土配比比例牌也只是做做样子。
“添加的沙、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严格到和石子大小含泥量等因素都有关系,否则就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
强度,带来居住重大隐患。”
此外,还有很多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也有问题。
混凝土疏松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混凝土越疏松越容易裂,越容易腐蚀钢筋。此外房子的
抗冻性、
耐久性、抗震功能也就变得越差。所以应该用50年的建筑,15年房子就开裂了,到不了25年,房子就成危房了。但是日常谁来检验它们的耐久性呢?”周磊坚反问。
从
楼板开裂到房倒屋塌中间有一个过程周磊坚教授的一个朋友在北京某知名小区买了一套别墅,光装修就花费几十万元。但是人住没多久就发现
吊顶渗水。打掉装修一看,原来是楼板严重开裂,“已经裂通了,现在还在和开发商打官司。 ”
周磊坚的朋友遇到的问题也是近年来业主投诉比较集中的一项房屋质量问题。周磊坚说这种楼板开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混凝土强度不够;房屋
保温不足,使得混凝土温度差变化过大;或是施工配的模板套数太少等问题造成的板底结构
裂纹。一般来说,开发商都会同意给受损住户进行修补、填充。但是这样的房子就算修好了吗?
“房子裂了修补一下同样可以住,真正到房倒屋塌还有一个过程。就像工体平时上去几百人走动没关系,但如果开演唱会或有大型活动,10万人同时上看台,到气氛热烈时,跺脚、拍手都会产生共振和超载,那时候只有8毫米的钢筋是承受不住的,后果不堪设想。住宅也是这样,老百姓的生命是交在建筑者手中的,不能当儿戏。”
“但是现在全国基本上都没有施工单位再评工人等级了。”周磊坚告诉记者取消工人等级评定后,大量工地上都是没有技术培训过的务工者。“一些包工头就知道挣钱,一线的大都是农民工,高楼大厦如何施工他们连看都没看过,还选择什么工艺?”
更糟糕的是,现在国家将如何施工的规范都取消了,只剩下纯验收规范,所以现在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没有强制性的规范条文约束,怎么可能对过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呢?
设计和施工中的结构质量问题也是“短寿”凶手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各省市都在评质量优胜杯,北京有长城杯、上海白玉兰杯、江苏扬子杯……但是这些评选的共同特点都是竣工时才评杯,
鲁班奖更是使用一年才评。因此评选的时候看到的都是涂脂抹粉的建筑外观。结构质量什么也看不到,只能凭资料定论,而资料水分太大,基本上看不出结构中的任何问题。”
周磊坚告诉记者现在主要问题集中在施工阶段,特别是由于“偷工”和“减料”造成的结构性问题。在工地上,周磊坚拍摄了大量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一些关键的细节部位不认真处理的“偷工”场景,比如抹灰,每一遍抹上去的厚度不应该超过8毫米,20毫米的应该分三遍抹上,但有的两遍甚至一遍就完成了。这样会造成灰浆下坠、开裂。
粘接效果也不会好,也压不实。还有钢筋跑位问题:比如柱子中两根钢筋本来应该按照计算规格分开一定尺寸,但照片上,有的钢筋都并到一起了,根本不在应放在的位置。“这样起不到形成力矩的作用。就好像一个人两条褪叉开站不易被推倒。但是合并站,就很容易被推倒了。”周磊坚说。
使用劣质材料和“减料”的问题现在在建筑行业中也十分严重,应当5毫米厚的
钢板在建筑中只用3毫米的,2 8毫米的钢筋也被私下换成25毫米的,或者钢筋间距变稀,根数减少。
但是由于封顶后再验收,这些问题并不能马上暴露出来。所以周磊坚认为,这种忽视结构性问题的做法就是在用 “软刀子杀人”。
“死后验尸”式的检验标准为造假提供了可能。工人自身技术不足,再加上没有严格管理,房屋质量可想而知。但是,这些“未老先衰”的房子又是怎么通过验收、成为合格品的呢?
“现在的建筑验收采用了强化验收、完善(检测)手段的方式。”周磊坚说“美其名日‘强化验收’实际上是‘ 淡化过程把关’,而检测手段往往只能起‘死后验尸’作用,改变不了既成的‘不合格’的事实。”而且这些不合格再加固修补的建筑的后果,目前多数是寿命缩短但并未造成人员伤亡,没有房倒屋塌,所以很少有人追究存在的建筑质量问题。
所以如今在建筑界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优不优,看装修。齐不齐,最后一把泥。”
更为严重的是现在的结构分项工程检验批验也大都流于形式。
周磊坚这几年中不断地向有关部委反映这一问题。“但某些主管领导不断变动,反映的意见总是待批,不了了之。或不从实际出发,听取意见,而是打官腔:‘你说的问题很重要,我们将会研究,但现在太忙……”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