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加快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
节能建筑日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最近,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就当前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态势、目标和对策发表了精辟见解。
记者:建筑节能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密切。请问我国节能建筑现状如何?
王铁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迅速,其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总量大约占到我国GDP的20%,且每年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全国现有6万多家建筑施工企业,1万多家勘察设计单位,3万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建筑从业人员超过了5000万。目前我国建筑总面积已经达到了400亿平方米,平均每年在建18亿~20亿平方米,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
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到20%,
建材能耗已达到16.7%。
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带来能源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我们的单位
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高出2~3倍,建筑能耗高出10%~25%,建筑用钢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耗水泥80公斤等。既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中也仅有不足20%达到节能标准。公共建筑能耗最高,据有关专家对北京大型公共建筑的调查,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是普通住宅的10~15倍,全国公共建筑的能耗是普通住宅的大约5倍。
粗放用地现象普遍。我国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3%,目前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须达到17.28亿亩。而1993年到2002年城乡建设年均新增用地为4389平方公里。一些城市在兴建工业项目中大量圈占土地,村镇农民建房分散无序,新旧住宅双重占地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盲目扩大用地范围的倾向,建设不切实际的大广场、宽马路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城市大拆大建,人为降低了建筑的使用年限。
因此,我们的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所有的环节都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都要有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工作思路,都要有推动建筑“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
记者:建设部出台的《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许多节能建筑的措施,如果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建筑“四节”,可以达到什么效果?
王铁宏:节能建筑的潜力巨大。据有关测算,到2020年,如果我们的城镇建筑达到节能标准,每年就可节省3.3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去年煤炭消耗量的15%;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8000万千瓦时,约相当于1998到2002年5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总和,相当于4.5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可减少电力建设投资约1万亿元。
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同样很大。通过城镇化合理规划布局和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可以实现城乡新增建设用地与节约用地的动态平衡。例如,降低供水管网的漏水率,全国一年可以节省47亿吨水;推广使用节水器具等,全国城镇家庭一年可节约用水17亿吨。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推广可循环利用新
型材料和再生能源。此外,城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增长幅度将大为减少,宝贵的土地资源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记者:当前我们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目标是什么?有何具体推进措施?
王铁宏:我们制定了到2020年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总目标是:第一步,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全部实行节能省地标准,既有建筑节能节水改造逐步开展,使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基本实现节能50%。第二步,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建筑节能65%以及全面实现节地、节水、节材的目标。
我认为,开展建筑节能要着重从五方面推进:一是搞好城镇供热体制和供热方式的改革;二是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三是推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突出抓好政府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四是推广应用新型和
可再生能源,特别是
太阳能、地缘
热泵、水源热泵等的应用;五是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功能。
建筑节地要从三个层面推进:第一是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抓好各类开发区的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二是加大墙改力度,进一步减少黏土砖的生产,每年生产黏土砖所破坏的耕地触目惊心,不少于50万亩;三是积极开发城市地下空间。
建筑节水要从四个层面推进:一是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二是强化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三是再生利用、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灌;四是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
建筑节材要从四个层面推进:一是采用新型建筑体系;二是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等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
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三是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四是开展建筑垃圾与部品回收的研究和应用。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